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身心靈的五大誤區,你中了幾個?(全集影音&文字)|沈伶老實說-沈伶 #Podcast

red and white lighthouse painting

以下含影音與文字內容。

【上集 文字內容】

我們今天要來聊聊,關於”身心靈”大家常有的誤解,不論是從剛踏入身心靈圈的角度、或是已經在身心靈圈打滾多年的角度,甚至是從未接觸過身心靈的角度切入,各有不同的誤區,讓我們一起來聽聽,這些不同角度的誤區是什麼吧!  

誤區一:身心靈是迷信、不理智的    

很多沒接觸過身心靈的朋友,一講到”身心靈”三個字,就覺得是很迷信、或是不理智、不科學的,但其實在美國,早在二十多年前,就已經興起一股新伶科學的熱潮,很多科學家,包含物理學家,都投入挖掘宇宙、以及能量奧秘的研究,只是台灣很少人提到而已。

這些頂尖的物理學家、科學家們,越是深入研究,越發現心靈世界的浩瀚與不可思議,而且已經有非常多的科學實證證明,這世界並非像我們過去想像的那樣,很可能過去我們認知的世界,根本不是具體或真實存在的,最有名的就是量子物理學的發現。  

在我的書《財富豐盛吸引力》第13章有提到幾個量子物理學的經典實驗,就像鼎鼎大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費曼曾說:「量子力學的奧秘,全部藏在雙縫實驗裡」,我蠻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雙縫實驗的,因為雙縫實驗顛覆了我們原本對物質界的一些理解,甚至也發現許多科學根本無法解釋的現象。

例如在雙逢實驗中,竟然會因為旁邊有沒有攝影機,而導致光的路徑完全改變的現象,在沒有監視錄影時,光子從二個縫隙投射出來後,有如斑馬紋路般的排列,但是只要科學家在旁邊擺上錄影機,光子從二個縫隙投射出來後,就會變成只剩二條線的排列,不論測試幾次都是一樣的結果,這令科學家十分驚訝,就彷彿這些光子完全知道有人在旁邊偷看一樣,只要有人偷看,我就排列成你想要的樣子一樣,所以為什麼量子物理學的巨擘波爾先生曾說:如果你沒還沒對量子力學感到震驚,那表示你根本還沒有了解它。  

除了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:這物質世界可能完全不是我們過去想像的那樣之外,還有許多科學或醫學已經證明,我們的意念與心臟也有超乎我們想像的力量。比如說,我在EP07 這集曾經介紹過好幾個醫學實驗,證明了潛意識與意念的力量,遠遠超過我們過去的理解。

比如說,光透過意念想像自己的肌肉在運動,而不做實際上真正的運動,結果發現,實驗對象的肌肉力量明顯增加了35%,你看我們的意念、想像力有多厲害啊!  

而美國喬治亞州的醫學實驗,對100位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,其中 50位,每天進行15分鐘的靜心冥想,而另外50位,每天上食品營養課程。四個月後,靜心冥想組的血壓平均下降了5毫米汞柱,而另外沒有靜心冥想、只有上飲食營養課的50位,血壓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。

所以,過去我們可能以為要吃藥、或是學很多營養或健身知識才能改善的問題,居然只要每天15分鐘的靜心冥想,鍛鍊心智的訓練,就能改善心血管疾病。  

所以,千萬不要再說,我很忙了、哪裡還有時間去搞什麼靜心冥想?或是覺得心靈世界都是迷信的、沒有科學根據的,這樣只是透漏了你還沒跟上時代腳步,對身心靈的了解實在太少了喔!    

誤區二:通靈就是道行高,與造物主連結就萬能  

第二個誤區,是許多人對身心靈最大的誤解,以為這個人能通靈、能跟神或天使連結,就是比較厲害、或是修行的層次比較高,或是現在台灣身心靈圈廣告很大的某個療法,覺得能跟造物主連結就萬事ok,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,如果持續抱持這樣的錯誤觀念,有可能學越多、越繞遠路,甚至最後走火入魔都有可能。  

為什麼很多人會有這種誤解?主要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其實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身心靈。

真正的身心靈,最核心的概念就是”認識自己”,也就是了解究竟我是誰?我來到這世界的意義是什麼?我的生命本質的內涵是什麼?  

“認識自己”雖然只有四個字,但卻是貫穿所有身心靈的主要核心,所有身心靈的討論與學習,都不應該背離”認識自己”這四個字的核心。但是問題就來了,什麼是”認識自己”?

我有很多的學生或個案,一開始來找我的時候,都會告訴我,他們覺得自己算是很了解自己了,有些人還會說:我每天吃喝拉撒睡都跟自己在一起,我怎麼可能不了解自己?我都知道我在幹嘛、知道我自己在想什麼啊!  

但這個部分,大家可以試著想一個狀況,比如說有些夫妻結婚幾十年了,生活都在一起,但是你說,他們真的都完全了解彼此嗎?他們都能毫無保留的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嗎?他們之間都沒有任何的誤解或誤會嗎?常常在一起,真的就代表完全了解嗎?如果真的是這樣,那為什麼有些情侶會抱怨對方相處時,只是身體在、但是心不在呢?

所以,我們必須要先明白,常常在一起,不代表就一定了解的比較透徹,這是第一點。  

第二點,認識自己中的”自己”,就是那個”我”,如果用比較簡單的說法,可以分成身體與意識,這二個部分都是”我”的一部分,那我們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?我們能在快生病前就發現異狀嗎?我們真的有時時刻刻都與自己的身體連結嗎?

如果大家願意仔細觀察,其實一整天下來,我們的身體移動,大部分都是無意識的,就像自動導航一樣,無意識地用手滑手機、無意識的抖腳、無意識地摸頭髮、無意識的做很多動作,當我們無意識的移動,其實就是代表與自己的身體沒有連結,所以我們真的能說很親近自己的身體嗎?  

第三,”自己”這二個字,除了前面講的身體之外,還包含我們的意識,也就是我們的念頭、想法、或者是信念。我們在生活中,能無時不刻、完整捕捉到自己的想法與念頭嗎?其實很多時候是做不到的,因為生活中,比如說工作的時候、或是跟別人在說話、互動的時候,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都在外在,我們在注意電腦螢幕上的東西,我們在注意對方說話的內容或表情,或是想知道對方對我們的看法是什麼?

大部分的時候,其實我們的注意力都不在自己身上。不論你在滑手機、看書或看電視,甚至我們會想找事情做、填滿自己的時間,但這些時刻,其實我們注意力都在外在,都不是在內在,我們並不是跟自己真心真意的好好相處的。  

我常跟學生開玩笑說,如果你想知道你跟自己相處得好不好,很簡單,你就坐一個測試,只要15、20分鐘就好,把所有事都拋開,在一個沒有人、沒有什麼聲音的地方,然後閉上眼睛,什麼都不要思考,只要單純的去感受自己就好。  

注意喔,什麼都不要做、什麼都不要思考,因為很多時候,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,就是陷入那個問題裡,已經不是跟自己純粹的相處了。所以當你不要看書、不要滑手機、不要看電視,只有你一個人,閉上眼睛,斷絕那些外在吸引你注意力的人事物,不要思考問題,就是單純的跟自己在一起,當15分鐘、20分鐘過去,你的感覺是什麼?  

很多學生會告訴我,他們覺得很無聊,甚至3分鐘就受不了了,覺得沒事做太無聊了!甚至很多人撐不過10分鐘,更不用說20分鐘了。 但是你知道嗎?這個無聊代表什麼?就是代表我們對自己的看法。

當我們斷絕外在會掠奪我們注意力的人事物,不要讓自己去思考各種問題,就是淨空自己以外的部分,專心的跟自己在一起,如果坐不住、覺得無聊透頂,這是代表什麼?

大家可以想一想,過去我們遇到自己喜歡的對象,當你喜歡一個人、愛一個人,是不是即使二個人沒做什麼事,即使呆呆地坐著,心裡也有一種踏實、甚至開心的感覺,這種戀愛的感覺,我們有發生在自己身上過嗎?   如果當我們什麼事都不做,單純靜靜的跟自己在一起,如果覺得無聊透頂,那不是就很清楚的告訴我們,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嗎?

也許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乏味的人,也許我們根本就不喜歡自己、也許我們根本就不愛自己。這也許才是我們看待自己的真相。  

我在有些課程會讓學生做一個練習,就是用五分鐘,練習去捕捉自己腦海中出現的念頭跟想法。方法很簡單,就是在一個不會被其他人事物打擾的環境,在前面擺上紙筆,開始前先靜下心來,閉上眼睛,深呼吸三次後,覺得自己靜下來之後,就可以開始把自己的所有念頭跟想法都寫下來。

如果對自己很誠實,而且沒有跟自己的內心斷開太遠的人,很多人做這個練習的時候,都發現自己居然有源源不絕的念頭蜂湧而出,到後面根本來不及寫,大家往往會很驚訝地說:天啊,我平常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這麼多念頭!以前我還以為自己是沒什麼念頭的人。  

但是當然,這個練習,如果遇到跟自己斷開太遠的人,甚至會覺得自己沒有念頭或想法,而寫不出幾句話,這其實是有狀況的,但因為不是我們這集的重點,所以我先略過。

大部分的人,如果有誠實的做這個練習,通常就會了解,生活中我們有多少念頭是自己沒有察覺到的,我們以為自己沒有念頭,其實只是自己當下捕捉不到而已。而在生活中越能清晰、完整的捕捉內在念頭的人,往往是跟自己比較親近的人,也是相對來說,可能比較認識自己的人。  

講到這裡,讓我想到一件事,在過去推廣靜心冥想的時候,常常遇到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,就是:老師,為什麼我越靜心,我的念頭就越多?甚至越煩躁?我平常生活中反而沒這麼多念頭,為什麼一靜心就一堆念頭跑出來?

其實呢,這個原因很簡單,就像一瓶礦泉水裡面,如果已經有很多砂石或髒汙,當我們一直搖晃的時候,只會覺得整瓶就是這樣濁濁的,看不出裡面有什麼,甚至砂石如果增加我們也看不出來,只有當你願意放下這瓶水,不要再搖晃它,當它完全沉澱下來,你才能看清楚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?有多少東西?雜質有沒有增加或減少?   如果我們不停下來,每天不停晃動它,是永遠看不出來雜質與變化的。

很多時候因為看不出來,所以往往這些雜質已經到了臨界點的時候,整瓶水快沒辦法晃動的時候,才發現已經很嚴重了,但有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,或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或代價才能挽回,這就像有些人到了嚴重的憂鬱症或躁鬱症,才發現自己身心有了很大的狀況一樣。  

當我們每天忙碌著外在的人事物,不論是忙著工作、忙著照顧家人、忙著賺錢、忙著經營人際關係、社群關係、或忙著用各種娛樂或消遣填滿自己的生活,這就像一瓶水在不斷用力搖晃的過程,我們其實是無法在這個當下全然認識自己的。

所以,為什麼要靜心?每天其實只要10分鐘就可以,給自己10 分鐘,放下所有外在的事情,閉上眼睛,專注地去感受自己的感覺與想法,跟自己聊聊天,這就是把內在的水瓶放下,也許剛開始做的時候,因為靜下來、看清楚雜質後,你會很驚訝:喔!原來我內心有這麼多砂石跟髒汙!  

因為你開始看清楚內心的真相了,所以很多人會發現念頭越來越多、煩躁感變明顯,其實呢,這些念頭跟煩躁感都不是空穴來風,它們早就已經存在在你的內心裡了,只是過去因為你一直搖晃這瓶水、一直把注意力都轉移在外在,所以過去沒機會發現而已。

當你開始看見自己有很多念頭、或是負面情緒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,因為只有看見真相,才有認識自己的可能。只要你願意持續每天花一點時間跟自己相處,當你願意花時間在自己身上,傾聽自己內在真正的聲音,把自己當作重要的人,這些雜質就會自然而然的,開始減少,當你能接受自己的各種情緒,就能消化這些負面感受,因為只有擁抱才能融合,當我們看不見這些負面感受時,是沒辦法根本轉化他們的。  

所以,其實”認識自己”是很深遠而富有內涵的概念,它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粗淺,光是我們平常生活中,表意識的念頭跟想法,就已經很難完全連接了,更不用談還有其他像是潛意識或是靈魂紀錄的部分了。  

根據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的理論,我們每個人的總體意識,不到10%的部分是表意識,也就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清醒的狀態,不論是吃飯、工作、休閒娛樂或是人際關係的互動…,都是屬於表意識的範疇。但是其實我們有超過90%的潛意識,是自己平常察覺不到、很難連結到的,但這也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,而心理學大師榮格也曾經說過: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命運,其實就只是你的潛意識在運作而已。

所以阿,我都會跟學生說:與其花錢、花時間去算命,不如好好研究如何連結自己的潛意識、好好認識自己的潛意識,因為你只要認識了你的潛意識、了解怎樣去調整自己的潛意識,就等於是自己改命跟造命了,根本不用去找人算命占卜,也不用靠什麼牌卡或通靈人的訊息了。    

話說回來,既然真正的身心靈,最核心的概念就是”認識自己”,也就是了解究竟我是誰?我來到這世界的意義是什麼?我的生命本質的內涵是什麼?探討的重點方向,就是向內、而不是向外。   那到底什麼是內?什麼是外?

只有我們自己是”內”,自己以外的,都是”外”。

比如說,我的想法、我身體的感受、我的念頭、我心裡的情緒,這些都是內,自己以外的,就都是外,所以呢,通靈連結的那些對象,不管是阿飄或是所謂的高靈,不論是天使、指導靈還是所謂的造物主,這些都算是外。

所以,為什麼說第二個身心靈誤區是認為”通靈就是道行比較高,或某個療法倡導與造物主連結就能解決很多事”,這根本就已經嚴重背離身心靈要”認識自己”的核心,不踏踏實實地做好認識自己的功課,卻依賴所謂的高靈或造物主,是一種捨近求遠的錯誤方法。

就好像你想接近、認識一個心儀的對象,不花時間好好跟他相處,卻跑去找通靈人或想著連結造物主,就是一種愚昧又迷信的行為一樣,大家可別踏上這個誤區喔!  

而且,通靈就像是一種技能而已,就像一個人會唱歌一樣,有些人是天生的體質如此,有些人也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達成這個技能,但就像一個會唱歌的人,不一定就是個好人一樣,通靈者也有靈性層次高與低的差異,更何況通什麼樣的靈也是有差異的,靈界還有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情況。

比如說,有些靈體會自稱是某個神佛,我以前去一個朋友家,他的觀音像卡到其他靈體,那個靈體卻直接告訴我他是觀音,所以說,通靈者如果本身修為不夠,其實也很難分辨自繼通的靈是不是真的就是他以為的那個高靈呀…並不是那個靈體說他是誰,就一定是誰的。  

【中集 文字內容】

歡迎大家回到 沈伶老實說,我是沈伶,上一集,我們聊到”身心靈 五大誤區”的前二個,第一個誤區是認為身心靈都是迷信、不理智的,我們介紹了一些美國心靈科學的研究,讓大家了解其實身心靈也可能是科學、又富有邏輯的喔!

上次介紹的第二個誤區,是認為”通靈就是道行高,與造物主連結就萬能”,聽過的朋友就會了解,通靈只是一種技能,就跟會唱歌、或是會跳舞一樣,與這個人是不是一個良善的人、或是他的靈性層次是高還是低,其實都沒有關係。

如果有常常看我YOUTUBE頻道影片的朋友,就會知道喔,我最推崇的當代二位靈性大師,一位是《當下的力量》的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,另一位是《受苦的力量》的作者 阿迪亞香提,這二位大師,完全不訴求通靈的能力,他們把重點都放在認識自己與認識生命,但是即使他們不講求通靈這件事,這二位的靈性層次卻遠遠高於許多通靈者,這就是很好的實例喔。

也就是,當你掌握身心靈最重要的方向:就是”認識自己、認識生命”,不需要通靈這個能力,一樣也能幫助自己的靈性層次提升喔! 好啦,那我們今天這集呢,就要緊接著介紹後面幾個身心靈圈的誤區囉!

誤區三:學越多、越厲害,證書越多、越厲害

我看到台灣身心靈圈,有很多人總是馬不停蹄的去上各種心靈課程,拿各種證照,尤其是一有新的身心靈療法或外國的老師,就一定要去上課或是拿證照,好像上了課或拿了證照,就獲得某種肯定的感覺。

但是我必須要說喔,上越多課、拿越多證照,跟你的靈性成長,完全沒有正相關。反而很多人迷失在這些心靈工具裡面,而失去自己。

我看到許多人拿了證照,便開始當療癒師,但是,當我們只是滿心想著要療癒別人的時候,是不是就很容易失去觀看自己的角度?當我一心想著要幫助別人,我也同樣有在自己的生活中,時時刻刻想著幫助自己、照顧好自己嗎?當我療癒他人的時候,我有想著我是否有持續療癒自己、認識自己呢?

療癒,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,過去生命中的每個傷口,都能透過正確的療癒,轉化成我們日後生命的養分。

如果我們成為一個療癒師,就認為自己不再需要療癒、不再需要面對自己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因為我們來地球體驗,每天的生活都是為我們演出,包含我們在療癒他人的時候,也是為我們演出的一個戲碼,透過療癒他人,去觀照我們自己內心的每個起心動念,比如說,我這樣說、這樣做,是我真心覺得這樣對個案是有幫助的?還是,我只是想讓他覺得我很厲害?或是我想用一些方法讓他日後一直來找我處理?

這些自我探索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必須要對自己真的很誠實的人,才能給自己最真實的答案。我常常說喔,要騙過自己真的太容易了,我常常看到很多學生或個案在自我欺騙。

像剛才說的情況,我要騙自己說:「阿,我講這句話是真的想為個案好啊!我不是想讓他覺得我很厲害啊!」我只要告訴我自己這樣,是不是就騙過自己了?但問題是什麼?當我們常常欺騙自己,日子久了,往往是已經顛倒是非了,我們最後會把”真的”誤以為是假的,把”假的”誤以為是真的,我們以為自己是良善的,但其實我們是偽善的,我們遮蔽了自己的真心,怎麼可能會有靈性成長呢?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場騙局罷了!

所以,你會發現,身心靈圈總是有一群人拼命在上課,學了一大推,但自己的生活卻一直在倒退,當生活中的考驗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巨大時,就是我們的靈魂在給我們打電話了,他在給我們打電話示警,警告我們偏離軌道了,警告我們並沒有真的讓自己在心靈成長,不要再自我欺騙了。

另外,還有少數人是借錢去上身心靈課程的,基本上,我個人覺得如果一個課程要十多萬以上,那真的要思考有沒有這個必要性。

而且,如果你都需要借錢去上課,那其實代表什麼?如果以七大脈輪的系統來看,這代表你第一脈輪 海底輪的功課都還沒及格阿,因為經濟基礎有問題,就是對應海底輪的功課,而海底輪最重要的功課,就是與母親有關。

所以,如果需要借錢上課、或是經濟基礎有困難的,你應該要好好處理的,其實是與母親之間,過去的創傷,不論母親還在不在世、不論現在你們的關係好不好,那與小時候的創傷完全無關,很多人不了解創傷,所以以訛傳訛,覺得過去就過去了,都那麼久了幹嘛要計較,或是覺得基於孝順或要當個好人,我好像不應該去揭開小時候的傷口,好像這樣就在指責媽媽不好一樣。

但這通常是不了解創傷與療癒的人,才會這樣說的。

因為,創傷是主觀上產生的,我覺得我受傷了,跟另外一個人做對或做錯,其實沒有絕對的關連,也許對方真的是惡意的,但也有可能對方是無意的,甚至根本是我們誤會對方了,但是,對我們自己而言,那種受傷的感受是真實的,就可能已經造成我們潛意識裡某種負面的影響了。

我常在上課時告訴學生,如果你學了身心靈,思考生命的方式還跟過去一樣的話,那就白學了!

因為當你學了身心靈,你會了解你來投胎的目的,是為了來地球體驗與學習,每一天我們在地球的體驗,都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而來,我們遇到的人事物,幾乎是人生藍圖早就安排好的,我們進入這個遊戲中,體驗愛恨別離、生老病死,就是為了累積靈魂的積分來的。

大家如果有打電動玩具就會了解,通常越難的關卡,過關後得分越高,所以通常對自己期望越高的靈魂,越會想要挑戰高難度的關卡,想要獲得更高的積分,但是,大家都很聰明喔,聽到這裡,你就知道這種企圖心越高的靈魂,通常會選擇困苦艱難、或大起大落的人生囉!

話說回來,當我們了解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靈魂要的體驗,所以其實我們的世界,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點的,也就是說,我們每天早上起床、到晚上上床睡覺,中間遇到的所有人事物,都是為了配合靈魂要的體驗而演出,如果大家有看過 楚門的世界 這部電影,就會了解其實我們來地球,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跟男主角楚門一樣,沒看過的也很推薦大家看一下,我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,楚門的世界看起來是娛樂電影,但其實我覺得它藏有很深的寓意,說它是心靈電影,一點也不為過喔!

那既然我們每天早上起床、到晚上上床睡覺,中間遇到的所有人事物,都是為了配合靈魂要的體驗而演出,那大家覺得這個演出的重點是什麼?

前面我們不是說,越困難越痛苦的考驗,積分越高嗎?所以,生命的考驗是為了鍛鍊我們的心智,也就是考驗我們,在極為痛苦的狀態下,我們是否還能保有自己的真心?如果我們違背自己的真心,扭曲自己的本性,那很抱歉,這考驗可就沒辦法及格囉!

什麼是真心?就是我覺得痛苦,我就告訴我自己:我很痛苦。當我覺得很憤怒,我支持並擁抱自己的憤怒,當我覺得心碎,我擁抱這個心碎的感覺、並且學習憐惜自己。

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邏輯,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,常常把情緒感受視為洪水猛獸,好像有情緒就是有問題、就是不夠成熟,認為成熟的人就會做情緒管理,但其實這大錯特錯,情緒 從來都不是要管理的東西每個情緒都是我們認識自己的重要線索

我為什麼聽到這個人說這句話很生氣?我為什麼因為那個人的表情覺得很失落?那些生氣與失落的背後,都是有意義與價值的,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去探索自我的。

比如說,我很生氣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你說這句話讓我覺得你根本不重視我,那我這麼重視你,你卻這樣對我,其實我的生氣只是為了掩飾我的受傷。

每個情緒,都是認識自己的線索,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當作最好的朋友,陪自己一起好好認識這些自己的情緒,當你願意面對這些情緒,他們就有了轉化的機會。

情緒從來都不是用管理的,不是用壓制、壓抑的,那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,就像洪水總有一天會潰堤一樣,正確的作法不是一昧的防堵,而是要正確的疏洪,讓情緒有適當的宣洩,找的沒有人的時候,好好面對、宣洩自己的情緒。

如果有正確的宣洩之後,你再次見到那一個人,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,你會更有智慧的與對方相處。為什麼?因為你沒有包袱了,因為你在自己宣洩情緒時,已經把包袱卸下了。

所以,一昧的管理、控制情緒,可能導致未來更嚴重的問題。

我有很多個案,都是在原生家庭累積了龐大的憤怒,卻都一直壓抑下來,長大後,常常是工作上或感情婚姻上有情緒失控的問題,這就是因為從小到大壓抑了太多的憤怒,內心就像火山依樣,只要遇到一些狀況就很容易爆發。

這個時候,責怪他們沒有管控情緒,絕對是錯誤的做法,其實只要正確的讓他們連結到對原生家庭的憤怒,有技巧的讓這些情緒宣洩掉、釋放掉,很多人的工作或感情上,就很快可以看到好的轉變,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,因為內心憤怒的根源拔除了,就不會一直吸引外在讓他憤怒的狀況發生了。

講到這裡,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擁抱自己真正的情緒、好好認識自己,才是身心靈的重點阿,根本不需要上一堆課程,拿一堆證照的呀!

當我們急著想要用課程或證書證明自己,或是想透過成為療癒師去幫助別人,卻沒有想著幫助自己時,這都需要很誠實的去照應我們自己的內心,究竟有多少匱乏感或不自信、甚至是自卑,才需要透過外在的這些去填補自己的空虛。

誤區四:能量至上,工具眼花撩亂

一開始踏入台灣身心靈圈的朋友,常被各種心靈工具與門派弄得眼花撩亂,也有人不停追逐新的療法或工具,好像學越多就越厲害的樣子。

你會看到很多人玩頌缽、銅鑼、音叉、水晶缽、手牒、叮響…還有各種號稱可以調整頻率的樂器,除了樂器類之外,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用水晶作排列、用靈氣療癒(然後靈氣還分成好幾種門派)、或用薩滿女巫藥草進行冥想,還有各式各樣的能量療法我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
大部分的這些療法,我多少都接觸過,但是說真的,我現在幾乎都已經不使用了,頂多一年一度我帶七天的僻靜營時,偶爾敲個銅鑼,而且每次也不會敲太久,因為如果對能量有感覺的,其實只要敲到現場能量調整到一個程度就可以了,所以我大概僻靜營一天只會敲一次,一次也大概10分鐘而已,並不像很多人做銅鑼浴幾個小時。

這不是對錯的問題,而是取向的問題,因為我認為這些都只是工具,這些能量工具的確有些幫助,但他們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意識層面,就好比AI再怎樣強大,還是有無法取代的部分,就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、或是家人或朋友的支持與陪伴,這是AI沒辦法完全取代的。

所以這些能量工具,就好像AI一樣,再怎樣強大,終究有無法處理的部分,大家猜猜看是哪個部分呢?

在公布答案之前,我想先分享一個重點,就是我常看到很多朋友迷失在身心靈圈裡,跟隨一個老師又換過一個,一個門派又換另一個門派,有些人學越多樂迷惘,也有些人學越多、越覺得自己好像到一個境界,卻忽然又遇到人生逆境跌落谷底,開始否定所有過去所學的,我覺得這都是很可惜的事情。

之所以會發生這些情況,其實是因為我們對於”為什麼要學身心靈”這件事,沒有完整或正確的理解,當我們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,就好像航行在黑夜的大海上,沒有燈塔,就沒有了方向一樣,我們就迷失在黑夜的大海裡了。

如果您有接觸身心靈,那我想邀請你靜下來好好思考,究竟我們學身心靈是為了什麼? 如果我們能很真心誠意的看見真相,才能有機會為自己找到最適合的道路。

其實我看到很多人,學身心靈只是為了學身心靈,並不清楚為什麼,但這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,因為不知所以,所以很容易某老師說A才是對的就完全相信、聽到另一個老師說A不對、B才是對的,就很快捨棄A,去學B,再聽到第三個老師說A、B都不對,C才是對的,又趕緊捨棄了A、B,趕快去學了C,就這樣一個老師換了一個、學了一個療法又換了另一個療法,最後有一天猛然發現好像都怪怪的,最後就開始嚴重的否定與批判自己了。

我常常會跟學生說,你們絕對不要無意識盲從我,我的上課方式很重視討論與互動,在大家反覆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,讓真理越辯越明,只有在我們真的很清晰的了解許多觀念時,才有能力做正確的取捨與選擇。

所以我很重視學生的思辯能力,千萬不要把書本上的知識、或是課堂上的內容,不經思考的完全吞下去,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。因為如果這樣,到最後我們常常已經搞不清什麼是正確的方向?什麼是已經偏離正軌的道路了?

另外,我也發現身心靈圈有二種類型的人很常見,第一種是上課後就迫切的想為他人解決問題,第二種是把上課當逃避生活痛苦的救贖。

第一種人呢,很喜歡上各種技術性的課程、也喜歡有頒發證書的課程。所謂”技術性課程”的意思呢,就是你學了之後,你就可以成為一個療癒者、或是助人工作者,那這種人上完課之後,就會很想趕快療癒他人,但因為滿心想著要療癒他人,往往就會忘記身心靈最重要的部分,就是療癒自己。

甚至當你告訴他療癒自己比他人重要時,他還可能會告訴你:我已經療癒夠了,我不用再面對自己了。這樣的人,往往內心深處是有匱乏感或自卑的,但是自己卻很難察覺到。

這些匱乏感或自卑感,就會讓他在外很想要證明與其他人不同、或是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、證明自己是可以療癒別人、改變其他人的人生的,但如果他沒辦法誠實的面對自己,其實很難發現自己內在是有這個狀況的,要等到有一天,他的靈魂為了給他提醒,可能讓他體驗到生命中的重大逆境時,看看能不能用這個當頭棒喝去敲醒他,讓他自己發現過去其實是逃避面對自己的。

再來,第二種人呢,是把上課當作逃避生活痛苦的救贖。這種人通常在生活中面臨比較大的痛苦,有可能是有形層面、也有可能是無形層面。

比如說,有人遇到自己或家人健康上的重大考驗、或是經濟上、事業上遭遇瓶頸、或感情或婚姻上有重大狀況,或內心承受著極大的痛苦,有些人在上了心靈課程後,好像在大海漂浮時,好不容易遇到浮木,就想緊緊地抓著,尋求慰藉與安全感,透過上身心靈課程,好像可以讓他暫時逃避掉那些痛苦,因為坊間很多身心靈課程都很講求光與愛、讓你很溫暖很有愛的感覺。

但我插播一下,我的課程完全不是這樣喔,因為我是很務實的人。話說回來,這個第二種 把上課當作逃避生活痛苦的人,會遇到什麼狀況呢?

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,你會覺得他明明也很認真上課、也很努力很想讓自己進步,但為什麼總是好像進步了一點,過一段時間又會自己退回原點,反反覆覆的在進步又退步的迴圈中出不來,問題就是:他內心深處,上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逃避痛苦,並沒有真心的想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當我們沒有真心想為自己生命負責,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痛苦歸咎給他人、歸咎給環境、歸咎給命運。

這樣的情況下,療癒與情緒釋放就會處理的很淺,很難真的深入清理他的內在,也就很難處理到核心、關鍵的問題,所以往往看似很努力,但真正轉化的部分其實不多。

為什麼我想特別提到這二種人呢?是因為這樣的狀況在身心靈圈真的不少,但往往這些人都會覺得自己沒有這些狀況,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是為了逃避痛苦而對自己負責、或是看不到自己成為助人工作者、療癒師,是為了填補內心深處的洞,最主要的原因,其實就是:我們已經離自己的「心」太遠了!

當我們過去習慣欺騙自己,一直告訴自己:我沒事!我很好!我很棒!我不哭!我不要生氣! 久而久之,我們就斷開自己真正的感覺,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遙遠。

我們不關心自己為什麼痛苦、為什麼憤怒?不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,拒絕當自己的朋友,一昧的強迫自己要成為一個很正面的人,久而久之,越來越不認識真正的自己,這就是一種「病態」。這種病態的狀態,怎麼可能讓我們的身心靈越來越好呢?

好囉,時間也差不多了,我們這集就先到這裡,大家別忘了,前面還有2個問題要邀請大家好好思考喔,第一個問題是:像銅鑼、頌缽、水晶這些能量工具或能量療法,再怎樣強大,終究有無法處理的部分,請大家猜猜看是哪個部分?

第二個問題是:究竟為什麼要學身心靈?學身心靈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麼呢? 答案就在下一集的沈伶老實說公布囉,我們下次見!

【下集 文字內容】

歡迎大家回到沈伶老實說,之前我們聊到身心靈五大誤區的前4個誤區,在EP33裡聊到第一個誤區,是誤認為身心靈都是迷信、不理智的,第二個是誤以為通靈就是道行高,以為與造物主連結就萬能。

在EP38裡,我們分享了第三個誤區是,誤以為”學越多越厲害?證書越多越厲害?”,第四個誤區是誤以為”能量”至上,以為學一堆能量療法工具就是學身心靈。  

今天呢,我們要來談談,身心靈五大誤區裡的最後一個誤區。

第五個誤區:誤以為身心靈是追求越平靜越好、越高頻越好

我常看到很多人來上課,是想追求心靈的平靜,我想先說的是,我不是認為不能追求平靜,而是我們要看清楚事情的本質,才能幫助自己做正確的決定。

第一個,我們得先想想:為什麼會想追求平靜?背後真正要看清楚的是什麼?

很多人追求平靜,是因為生活讓他覺得太過不平靜,有些人是生活的壓力太大,不論是工作上或是家庭關係上,可能都讓他感覺到壓迫、甚至覺得很窒息。有些人則是遇到生命中巨大的挑戰或創傷,很難承受心裡的痛苦或巨大的情緒,所以希望能獲得心靈的平靜。

我要強調的是,這些都沒什麼不好,壓力大想紓壓、遇到痛苦想幫助自己緩和,這些都是沒問題的,但問題是什麼?

問題是很多人,誤以為身心靈就是到「追求平靜」就結束了,這才是有很大的誤解

因為,平靜不是身心靈的目的自我探索與拿回自己的力量,才是學習身心靈最根本的目的。  

我打個比方好了,比如說,一個人蛀牙蛀到牙神經了,很痛很痛,痛到無法上班跟睡覺,那這個時候,可能醫生要到明天才有空檔,你說讓他在看牙醫前,先吃止痛藥好不好?當然沒問題呀,這樣他才能好好上班或睡覺嘛,但如果這個人都不預約看牙醫,只想著每天要吃止痛藥,那你會覺得這個人怎麼樣呢?好像就不大對勁了吧,因為他只是想著要逃避眼前的痛苦,並沒有真正想解決他痛苦的根本原因吧?  

所以,為什麼我說,平靜不是不可以,但身心靈並不是到這裡就結束了,反而是才剛開始而已,就像蛀牙牙痛一樣,如果沒有痛,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牙齒蛀牙了,痛是一個提醒,提醒我們要關心自己、要找出痛的原因,然後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。

但如果我們只是怕痛,我們只是想逃避痛苦,我們想逃避生活中巨大的壓力、想逃避創傷帶給我們的痛苦,而不去了解這些壓力與痛苦,背後真正的根源是什麼,這樣不但無法找出根本原因,更無法真正的解決痛苦來源,反而讓自己陷入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迴圈裏面,就是我現在壓力很大、很痛苦,我去用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後,再沒多久我又遇到生命另一個挑戰或創傷,然後我又要找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,之後又再重複這循環。  

那就是我們的生命,在提醒我們了,也許是用同一個人、也許用不同人,但這些人事物如果帶給我們的感受都是類似的,比如說都是壓力很大、都是很煩躁、或是都是讓我覺得很暴躁、或有被拋棄的感覺,當感覺類似而重複時,就代表這些痛苦背後的根源,在潛意識裡,其實是來自於同一個限制性的信念,甚至是來自同一個創傷的後續效應

當這個限制性的信念、或是創傷沒有被解決,也許你當以為自己好像比較平靜、比較沒那麼痛苦了,但其實問題的根源還是隱藏在你的潛意識裡,未來還是會出現類似的負面情況的。  

所以,不能誤以為平靜就是身心靈的代表,有時如果用錯誤的方式,壓制自己的負面感受,反而是把問題的根源隱藏的更深,更難挖掘自己真正的問題是什麼,就像一直吃止痛藥而不去看牙醫一樣,蛀牙只會越來越深,最後甚至可能失去那個牙齒了。  

所以,其實靜心冥想、學習身心靈,不能是為了逃避痛苦而追求平靜,這也許是一個開始,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沒錯,但這就只是身心靈的開始而已。

很多人去體驗頌缽療法、銅鑼浴,有些人體驗歌舞靜心,繪畫靜心,覺得很平靜,但這些都只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機會而已,如果你只是以為獲得短暫平靜就好,甚至誤以為這樣就是身心靈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  

就像我常常說的比喻,一瓶裝了很多砂石的礦泉水,當你每天搖晃它,是很難看清楚裡面有什麼東西?甚至砂石有沒有減少或增加,根本都看不出來。直到有一天你願意放下這瓶水,讓它沉澱下來,我們才能看清楚裡面有什麼,也才能知道自己的狀況,這就是認識自己的機會。

所以,各種靜心冥想的方式,不論是一般的靜心,或是像頌缽、銅鑼、歌唱靜心、舞蹈靜心、繪畫靜心,這就像把每天忙碌的生活先暫停一樣,放下心中的那瓶水,我們才有機會靠近自己的心,這就只是開始而已。  

所以常常會有學生或個案問我,怎麼我越靜心越煩躁?念頭越來越多?其實這些煩躁與念頭,原本就已經都隱藏在你的潛意識裡了,只是因為你每天一直搖晃水瓶,所以不知道而已,當我們終於有機會靜下來,才能看清楚水瓶裡面的雜質,你才會發現:喔!原來我有這麼多念頭!喔!原來我有這些情緒感受阿!

這就是一個機會,恭喜你,你獲得了認識自己的第一個鑰匙,終於開始準備要踏入真正的身心靈了。至於後續,這些水中的雜質怎麼處理?也就是我們如何處理這些情緒感受、或念頭,我將在其他集的沈伶老實說,跟大家分享囉!  

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,如果大家已經了解我前面說的,就能了解,真正的重點是要認識自己,而我們的意識裡面,卻有超過90%的潛意識是無法直接了解的,就是佛洛伊德說的,冰山藏在海平面下的巨大部分一樣,這就是認識自己的重點。

而要連結潛意識,其實「靜心」是很重要的基本功課,是需要常常做的功課。但是,大家對靜心也常有很多誤解。

其實,靜心,不是要刻意平靜自己的心,而是把心靜下來,要看見自己的心有什麼?

所以,不是刻意壓制自己的負面情緒、不是假裝沒看見水瓶裡面的砂石;而是單純做一件事:把那個搖晃中的水瓶放下來。  

因為,靜心,就是靠近自己的心,只有我們暫時放下對外界的關注,完全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,完全關注自己的身心,這就是把搖晃的水瓶放下來,開始願意瞭解自己、陪伴自己。

所以,如果一個學習身心靈很久的人,甚至是帶領課程的老師,自己平常沒有靜心的習慣,這其實是有狀況的。

再來呢,身心靈第五個誤區是:誤以為身心靈是追求越平靜越好、越高頻越好。我們現在要來聊聊後面這個部分。身心靈課程越高頻越好嗎?但是,到底什麼是高頻?什麼是低頻呢?  

講到這裡,我想到我在2010年剛開始接觸身心靈課程時,當時我在一個美國系統的課程,認識一個朋友,當時他接觸身心靈課程已經有4、5年了,上了很多不同國外系統的各種課,因為我們很聊得來,所以那個課程結束後,一直有保持聯絡,有一次我們聚餐的時候,她問我最近上什麼課程,我跟她說我那時在上七大脈輪課程,我印象很深的是,她問了我那個老師是誰後,用一種有點微妙的表情跟我說:你為什麼要去上這種低頻的課程?那個老師還稱自己是女巫,你還不如跟我去上美國歐林開啟光體的課!  

當時,我因為才剛開始接觸,所以不是很了解,但心中一直有很多疑問冒出來,像是:為什麼講女巫就是低頻?為什麼開啟光體就是高頻?到底什麼是高頻?什麼是低頻呢?

當時的我,感覺好多上心靈課程的人,常常提到高頻的字眼,說要去上光的課程、或是開啟光體的課、或是跟高靈連結的才是高頻,但那些人,真的有深入了解「高頻」的意義是什麼嗎?  

那時的我懵懵懂懂的,只好問了我的指導靈,我現在上什麼課最好?我指導靈很明確地告訴我:好好把七大脈輪學好,每天練習,然後去上魔法藥草課,不要去上光的課程,也不用上歐林的課,那些都不是你需要的。 我當時想,既然祂都講這麼直接了,那我就先試試依照指導靈的建議做好了,之後再邊走邊觀察好了。  

走過10多年後,我現在回頭去看,就能真正明白我的指導靈的苦心,因為高頻與低頻,不是看表面的,並不是看起來跟光與愛有關、或是跟高靈有關,就是高頻的,至於什麼是高頻?什麼是低頻?我在EP21這集就有詳細談到,什麼是揚升與高頻的概念?歡迎大家去找第21 集來聽喔,這裡我們就不重複說了。  

常上我的課的學生,通常會發現我非常重視七大脈輪,這也是受到我的指引們的影響。

天使常告訴我,七大脈輪,是學習身心靈重要的根基,也是最重要的指南,因為從第一脈輪到第七脈輪,分別彰顯我們人類人生最重要的七個功課,而且是必須要依序完成的

比如說,第一脈輪,海底輪的功課是生存感與價值感,這個功課有很多是與面對來自母親的創傷有關,如果我們都還無法好好面對並療癒母親的創傷、處理好基本的金錢的議題,第一個功課根本沒過關,就不用講後面的功課了。  

所以,天使們常告訴我:你們人類搞錯對象了,一開始的重點根本不是第三眼、不是眉心輪,不要一直想著要開天眼或跟高靈、造物主連結,因為那是第七脈輪的功課,你必須要已經好好完成前面第一到第六脈輪的功課了,才有能力真正的做到第七脈輪的功課。如果你都還不會走路就要跑步,如果你都還搞不清楚 自己是誰、甚至連原生家庭的創傷都不敢面對,那還有什麼資格談要跟更高的存在連結?如果跟自己都無法連結,那你連結到的究竟是誰呢?  

這些提醒,我常常放在心裡,也常常提醒我的學生,要踏實的、謙卑的,好好的從第一脈輪學習起。七大脈輪的學習,重點不是在能量運作與光球冥想,真正的重點,是在結合我們現實的生活,明白七大脈輪對應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是什麼?然後從這些對應的生活層面去面對自己、療癒自己,這才是學習七大脈輪,或者說是上心靈課程的最重要的意義。  

好囉,身心靈的五大誤區,我們就先分享到這裡。大家如果有疑問,或是想聽的主題,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留言喔!沈伶老實說,我們下次見!  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