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分享人 | Emily (2023年結業學員)
接觸身心靈多年,我很享受瑜珈、冥想、能量療法帶給我安定、平靜的感受。報名催眠師班,是想更深度的療癒自己。
然而,這卻是我第一次感受到「生命的翻轉」,才知道以前了解的自己,是那麼淺薄。
記得從國小五、六年級開始,老師、同學就會用”很冷、很酷”形容我。我以為這是與生俱來的特質,還覺得自己很特別。
透過催眠,一層層剝開童年經歷,原來他人形容的冷酷,是從小在不快樂的家庭,一點一滴累積成的樣子。
這其實是我的防衛面具,不是我的真實面貌。
在為期兩個多月的催眠師課程期間,沈伶老師持續在課堂上,透過實際演練,讓我們更了解”潛意識”的運作。也大量與學長姊、同學相互練習,一方面當個案被療癒、一方面當催眠師精進技術。
第一次被催眠,面對父親,我咒罵他,宣洩我的憤怒。
「你怎麼可以不考慮家人,把財產敗光;你不關心我們,所以從小到大都躲著你。」
我感覺我不重要,我不被愛。多次被催眠後,我體會到沈伶老師說的:「心靈是很有層次」。
從我恨你、討厭你,持續釋放對父親的憤怒。後來憤怒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痛苦、傷心。我深刻感受到不被父親關愛,家庭經濟困頓、母親的辛勞,父母彼此冷淡,影響著全家人,弟弟也因此選擇失聯,讓我非常心痛。

我也看見,原來我在複製媽媽。媽媽不開心、我不敢開心,媽媽租房子、我不敢買房子,媽媽不幸福、我不能過得比她好。
潛意識的運作很微妙,年幼時,心靈沒有力量,我只能依附母親,把母親的痛苦揹在身上,把母親的幸福,視為自己的責任。
從痛苦衍生的生存之道,就是逃避、戴上冷漠面具,因為”不知道”就不會感覺到痛苦。
透過催眠將痛苦釋放後,腦海浮現的是父母年邁、孤單的樣子。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內疚感,浮現出來,「我不該對你們這麼冷漠,對不起。」我這樣說著,內心一道道高牆也逐漸崩解。
沈伶老師說過,所有的關係都是一個圓,先向外、再向內。往內看才發現,外境演出的都是我自己跟自己的關係。當看見了,心靈就開始改變。

現在,在日常生活中,我的無名火變少了,冷酷的表情也少了。可以更誠實的面對自己,接納自己的情緒。
因為自己被療癒了,作為催眠師,看到個案深入潛意識,釋放自己都很驚訝的憤怒、恐懼、痛苦時,很能感同身受。原來創傷並沒有過去,創傷都烙印都在心底。
透過催眠,有效率把它從海底深處撈起來,面對、釋放,就是一個重新整合自我的機會。
由衷的感謝老師的指導,感謝學長姐、同學這段期間互相療癒、加油打氣。催眠師班是一門紮紮實實、面對自己、認識自己的課程,也幫助個案走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,找回真實的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