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我如何從覺知新手、過關斬將到參加僻靜

分享人 | Athena


這次,我終於鼓起勇氣報了2022跨年的僻靜,讓自己在新的一年,有新的可能。


殊不知,報名人數太多,老師只好透過「覺知」檢測,來決定參加人員,原本以為自己很早報名應該有排到的雀躍心情,在突然收到這樣的訊息後,瞬間大受打擊,心想:「為什麼!莫非是要考驗我的決心和毅力嗎?」

畢竟,開始練覺知也才短短一年,報名的多是資深學員,而且即使平常自己在練覺知,也不知道自己練到什麼程度,只能土法煉鋼,持續的練習。


回想起剛開始學習「覺知」的時候,完全不知道什麼是「覺知」,單純一股衝動就報名,真正上課後,才知道「覺知」好難!

而且,因為上課時間較長,老師在課堂上蠻嚴格的,每次都懷抱著忐忑又戒慎恐懼的心情去上課,心裡都有一種莫名的壓力,但不知為何,下課回到家後,還是默默地依照老師的交代,繼續練習。

在開始練習的安排上,初期我在睡前和上班搭乘公車的時間一定會做一次「容器回收」和五次「身體輪廓練習」,平常走路的時候就練腳底覺知,打字、握滑鼠的時候,則是練習手部覺知,當然,要時時保持在覺知內,對我來說真的太困難,所以一開始我只要求自己,一旦發現掉出覺知,要儘量察覺,並把感覺拉回來。

還記得第一個禮拜練習的時候,前幾天都蠻順利完成,直到某一天晚上,我發現光一次「容器回收」,練了一個多小時都還收不回來,已經超過12點了,明天還要上班,要很早起床,瞬間那股壓力就像壓力鍋一樣的炸開來,我坐在床上不斷的哭泣,我不知道到底哪裡出錯了,為什麼會忽然這樣?前幾天不是都還蠻順利的嗎?

我怎麼想都想不透,所幸不想了,就當老天給我的考驗,擦乾眼淚,抱著老娘跟你拚了,我不信我做不完的衝勁,繼續完成。那天,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,才完成那天容器回收和身體輪廓的練習。

另外,我覺得值得一提的是,那段時間我剛好在回顧以前很愛看的卡通「獵人(HUNTER×HUNTER)」,其中兩位男主角在練習「念能力」的時候,就有提到把注意力放到身體某個特定部位,以及將空氣壓入等類似概念,因為那部卡通的畫面,讓我對練覺知更有感覺。
還好,我的付出是有成果的,我順利參加僻靜囉!


當我告知家人和朋友要在跨年要參加僻靜,而且需要斷食的時候,大家第一個反應是「你受的了嗎?」,因為我很愛吃啊! 是個三餐都會固定吃的人,所以面對他們的疑問,其實,我自己也有,因此,我試著老師提供的方法,從我確定可以參加僻靜後,我開始每天早晚和自己身體溝通,告訴身體,我為何會選擇這樣做,這樣做的效益是什麼,並告訴身體,我一直以來的感謝。可能也因為這樣,在斷食的過程中,我很少感受到飢餓,甚至,光喝一些流質的東西,都可以讓我感到滿足和飽足。


此外,老師採取的斷食法,其實並不是完全不能吃東西,而是循序漸進的方式先減少固態食物攝取,再減少到剩流質食物,最後再回復到少量的固態食物攝取,而且在這三天的過程中,老師提供的食物太好吃了~~(歪樓)


在僻靜的這幾天,手機必須關機、禁語,讓我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態,關機最大的好處是不用理會手機裡面那些永遠讀不完的訊息、擔心漏掉訊息等,我可以單純的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,不需要再去想外面發生了什麼事,心中的壓力頓時減少。

禁語也讓我對「害怕被誤會」這件事有不同的想法,在日常生活中,難免會因為一些事情導致自己被誤會,當我可以講話的時候,我就會拚了命的去解釋,但當我今天不能講話的時候,即使做了一件可能會讓自己被誤會的事,但因為不能為自己解釋,所以也不會花力氣去想要講什麼來解釋自己的那些行為,反而會透過反思、反問自己一些問題,來釐清這整件事,確認自己做這件事的初衷,以及自己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做得更好,這時候的注意力就還在自己身上,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成長。

真的非常感謝沈伶老師,和長期以來陪伴著我一起學習的夥伴,讓我覺得我不孤單,讓我知道,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,為自己而努力著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《深度療癒學員分享》走進風暴、穿越風暴,我與我在一起|分享人 艾希

老師說,所有的關係,都來⾃於兩個部分:「我們和⾃⼰的關係;以及我們和原⽣家庭的
關係。」我們是否能感知過去,感知⽗⺟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?去清楚看⾒那個感受,
以及深度如何。當老師說:「⾯對它,走進風暴,才能穿越風暴。」此刻我想起了村上春
樹在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裡⾯提到的⼀段意境:


有時候所謂命運這東⻄,就像不斷改變前進⽅向的區域沙風暴⼀樣。你想要避開⽽改變腳步。結果,風暴也好像在配合你似的改變腳步。你再⼀次改變腳步,於是風暴也同樣地再度改變腳步。好幾次⼜好幾次,簡直就像黎明前和死神所跳的不祥舞步⼀樣,不斷地重複⼜重複。


你要問為什麼嗎?因為那風暴並不是從某個遠⽅吹來的與你無關的「什麼」。換句話說,那就是你⾃⼰。那就是你⼼中的「什麼」。

所以要說你能夠做的,只有放棄掙扎,往那風暴中筆直踏步進去,把眼睛和耳朵緊緊遮住讓沙⼦進不去,⼀步⼀步穿過去就是了。

那裡⾯可能既沒有太陽、沒有⽉亮、沒有⽅向,有時甚⾄連正常的時間都沒有。那裡只有粉碎的骨頭般細細⽩⽩的沙⼦在⾼空中⾶舞著⽽已。

要想像這樣的沙風暴。 ⽽且當然,你是要實際穿過那東⻄的。那激烈的沙風暴,形⽽上的象徵性的沙風暴。


不過雖然是形⽽上的象徵性的,那東⻄卻同時也像千把剃⼑般會銳利地裂肉⾝。無數的⼈將會浴⾎其中,你⾃⼰也可能會流⾎。溫暖⽽鮮⾎的⾎,你的雙⼿將沾滿⾎跡,那既是你的⾎,也是其他⼈的⾎。

⽽且當那沙風暴結束時,你可能還不太能理解,⾃⼰是如何穿過那風暴⽽活下來。不,甚⾄不太清楚那風暴是否真的已經走掉了。


不過只有⼀件事情你可以確定,那就是從那風暴中走出來的你,已經不是踏進去時的你了。 對,這就是沙風暴這東⻄的意思。


我們佔了 90% 的潛意識,運作⽅式和表意是完全不同,是沒有時間概念的,那些沒有被清理的東⻄,沒有所謂的「隨著時間消逝」,也不會因為對⽅離開⽽消失,它會⼀直在,直到我們⾯對它,清理它為⽌。

⽽⼀次到⼀點點垃圾,和⼀次清理很多垃圾,效果是不⼀樣的。曾經我也覺得,很多事件和傷痛,都過了這麼久了,應該修復了吧?但確實這也是頭腦的想法。


這次的深度療癒共有四個階段:
• 第⼀階段:深入感受,完全在當下,專注在⾃⼰的⼼。
• 第⼆階段:承認感受,對⾃⼰真誠,接受各種感受,接受,才能消融。不要為對⽅找理由。
• 第三階段:釋放流動,張開嘴巴說,去允許流淚、謾罵、喊叫、擺動,開啟受阻的喉輪,讓喉輪帶動⼼輪,去逼⾃⼰說,去表達直接的感受,⽽非陳述客觀的事實。
• 第四階段:重建⾓度,⽤更⾼的內在視野與⾃⼰對話。


記得老師曾經說過,學⽣問他:「什麼時候才算是療癒完成?」老師⽤了剝洋蔥的比喻,我們⼀層⼀層往下剝,但我們不知道還有沒有下⼀層,我們以為我們療癒完了,有可能只是我們當下的能⼒或機緣不夠探索到更深,所以要持續走這個過程。


【⾏前準備】


老師特別叮嚀「不要為對⽅找藉⼝」,最重要的是去關注和⾯對⾃⼰的感受和情緒,去和對⽅說出⾃⼰最真實的想法,去⽀持⾃⼰,不要太早想著對⽅也不願如此等等這樣的理由,要努⼒去深入到⾃⼰的情緒中,宣洩出來,勇敢說出來,情緒強度要越深越好,才能告別這些負⾯能量和信念。

就算潛意識殺了對⽅多少次,現實中都沒有真的發⽣命案,請⼤家不⽤擔心(笑)。我們不會傷害任何⼈,我們只是純粹的⾯對⾃⼰的感受。


其中 Jenny 老師提問到⼀個蠻有趣的問題:「詛咒和放聲⼤罵,有什麼不同嗎?」老師說,詛咒是壓抑的,較沒⼒量的,不敢直接與對⽅正⾯衝突的。因此,還是⿎勵⼤家勇敢說出⾃⼰感受,勇敢表達。


在開始之前,老師請我們先選擇⽗系或⺟系其中⼀位,寫下對他的感受和特質,寫下來之後,比對看看⾃⼰也擁有的是哪些,是否許多重疊,我們時常會為了得到愛⽽無意識地複製⽗⺟,進⽽繼承了這些傷痛,因此我們需要去釋放。


【亂語靜⼼】


戴上眼罩,與旁邊的⼈隔離,亂語的⾳樂⼀下,沒想到難過的情緒⾺上就湧了上來,眼淚直撲撲落下。想起了從⼩就離世的⽗親,罵了他為什麼這麼早走,我還那麼⼩就必須努⼒去承擔所有的⼀切,所有⼈都必須去承擔,都是因為他,讓我不得不堅強。

在⼤喊出⼝的同時,感受著⾃⼰長年被社會框架所形塑的形狀,有多壓抑和溫馴,然⽽周邊各種釋放的同學們交織⽽成的背景⾳,成了令⼈安⼼的軟床,讓我也乘載著這便⾞,去努⼒地宣洩過去所壓抑的情緒們。


中間⼀度覺得差不多了,好像覺得可以原諒了,老師⼜⿎勵著⼤家:「罵出來!⼤聲說出來!」感覺⾃⼰垂吊在情緒低⾕中休息時,⼜被督促著再往下探索吧,就這樣⼜嘗試繼續讓能量滾動、流動。

雖然主題是原⽣家庭,但進⾏到⼀半時,眼前的⽗親突然換成了前任,沒想到⼼中湧出了非常多的負⾯感受,那些過去所累積的全部都滿溢出來,對著他放聲⼤罵,持續不斷釋放著那些我以為已經過去卻還遺留著的,過去⼀直⽤愛來包裝著的,憤怒。

⼀從潛意識中解壓縮,就膨脹滿溢出來佔據了整個空間,逼著⾃⼰正視它、感受它、確認它,然後⽤盡⼒氣,宣洩出來。


【記憶列⾞】


由於和⽗親相處時間不多,因此當老師說在腦中播放和對⽅的回憶時,想著的是與⺟親的回憶,這部分清理的是,因為⽗親突然離世所帶來的不安全感,總是在半夜或是⼀⼤早醒來尋找總是在⼯作的⺟親的⾝影,確認她的存在,深怕⼀醒來這個世界所有⼈都消失了,只剩下⾃⼰。清理釋放那些因為⽗親所遺留下來,反映在⺟親⾝上的關卡。持續播放,直到對那些畫⾯漸漸無感。


【內在⼩孩】


接著是陪伴⾃⼰的內在⼩孩,與她相處,我跟著她去到了好多好多地⽅旅遊,上⼭下海,⼀起靜靜看風景,⼀起玩,覺得好開⼼。過程中也幫她綁頭髮,那個⼩時候很羨慕別⼈媽媽都很會綁頭髮的⾃⼰,現在⽤⾃⼰的⼒量來幫她實現。


接著老師說,寫⼀封信給⼗歲的⾃⼰。這封信,寫了好長,在這過程中,也更深層的體悟了⼀些事情,寫療癒⼼得的此刻當下重新讀過⼜再度覺得感動,⼼輪暖暖的,感謝⾃⼰寫給⾃⼰的⼀份祝福和禮物。


• 我們都是連結在⼀起的,沒有⼈是真正的離開,愛都會換成其他形式回來。
• 當我⽀持著⾃⼰,宇宙就會持續給予各種⽀持的⽀援。
• 吸引⼒法則是宇宙唯⼀的規則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《深度療癒學員分享》我的第一次團體療癒—原生家庭與內在小孩療癒|分享人 J律師

年過 30 歲後,就很少哭泣,如果有哭,也是幾滴眼淚結束。自去年 11 月開始上沈伶老師的課後,開始逐漸能感受自己的情緒,願意接受自己可以哭、生氣,讓部分麻木的自己,又慢慢地活起來。


這次參加的是今年 3 月份的原生家庭與內在小孩深度療癒,大概是開始接觸沈伶老師及協會課程的第 4 個月,對於療癒與釋放,還不太認識,直到這次參加深度療癒,才發現能夠釋放出來的好處。

我在釋放後開心了好幾天,就像幫自己心靈洗澡後的感覺,乾淨、明亮而輕鬆,很難用言語形容,真的需要親自體驗後才能明白。


其實在參加這次深度療癒之前,我並沒有看見自己有太多原生家庭的問題和創傷,可能因為記憶力不好,國小以前的事情都不太有印象,再加上看到”深度”配上沈伶老師,就不自覺想逃避。於是就在報名了,又取消,又報名的循環中,最後還是抵達上課教室。這次很奇妙的是,一到了教室,盤坐後不久,負面情緒即開始自動湧現。


在還沒開始進行釋放前,老師要我們寫下對於父親或母親的感受,及講述小孩會模仿父母特質以得到愛的時候,我突然意識到,我竟然也渴望那個長久在我心中疏遠又無感的父親的愛,我一直以為我不需要。當下即非常震撼及難過。


這次老師沒有帶放鬆,直接進入亂語釋放,在亂語背景音樂一下之後,我似乎沒有亂語多久,就開始說出很多難過、憤怒的話,我好久沒有放聲大罵、大哭,還從中文一直罵到英文,後來我講了好多英文(我從來不知道我罵人的英文如此流利),尤其是對我父親哭喊:Why you make me feel like I’m a piece of
shit !? How can you do that!!! 我才意識到,原來之前在家靜心,曾出現自己像是可憐小生物的感受,可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,我的潛意識覺得父親讓我像是一坨屎(因父親是個成功的律師,但我從小就不會也不喜歡讀書考試)。

後來老師請我們播放從小到大,與父親或母親相處的畫面,開始有大量的影像跑出來,像是投影片一樣,有充滿愛的,也有痛苦的。後來老師請我們對於特別痛苦的畫面,重複地播放,播放到看到已無感覺。其中有個畫面是,父母一次很嚴重的吵架,當時還很小的我超級崩潰害怕,我很怕父親會傷害到我母親(因我很愛媽媽)。我就在那個畫面,一直罵我爸,一直痛哭,直到漸漸沒有感覺。


最後,老師讓我們逐漸平復情緒,隨著音樂的轉換,來到支持與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,老師請我們寫信給 10 歲的自己。我發現我給他好多溫暖的話,讓他知道我永遠都會支持他、陪伴他,內心突然多了好多力量和愛。謝謝老師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【學員分享】帶給我人生蛻變的五堂課

分享人|林小姐 (新竹)

以前的我,總是告訴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,做自己就好,以為只要隨時提醒、告誡自己,就能不在事件裡繞著圈圈打轉,但卻很難真的做到,總是讓這些想法煩擾著自己的心智,把自己逼向死角,再花很大的力氣讓自己走出陰霾,但這也讓自已累積了許多的負面能量卻而不自覺。

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.com

上完課程後,發現自己對於看事情的角度和想法,與以往決然不同,很多事不再庸人自擾,內心所獲得的真正平靜與快樂,更是無法言語,這也讓自己的「心」有了可以真正放鬆與休息的時間。若非自身體驗,真的很難敘述出靜心冥想的好處,靜心冥想帶給我最大的受益如下三點:

一、 改善睡眠品質與失眠:

以前總是因為工作或者心事煩擾,睡眠品質就變的非常差,嚴重時就幾乎整晚失眠。現在若遇到這種狀況,只要躺在床上先靜心、放鬆,不知不覺一下子就睡著了。最大的改變是,每天多夢的狀況也大大的改善,做夢其實是大腦仍不斷的繼續運作,唯有靜心才能給了大腦真正休息的時間。

二、 保持思緒清晰:

靜心一方面能讓你吸取和消化有益的訊息,另一方面也能讓你拋掉日積月累無益的訊息,進而使身心靈達到平衡的狀態,此時大腦才得以平靜下來,變的更清晰與靈活。

三、 止念與全然放鬆進入真正內在的自己:

靜心就像關閉了所有的門戶,不再有雜念萌生與進入,它能慢慢的帶領你進入平靜的世界,進入一個屬於自己真正的空間,一個自己內在最深處的地方,完完全全自在與放鬆著。

新靜心(覺醒) 課程更讓自己真正了解,若遇到困難與挫折,是要我們學習「不要逃避,要堅強、勇敢的去面對」,雖然會有難過、傷心與低潮,但如可以勇敢的去面對這些人生課題,而非一昧的選擇逃避,就能在這些經驗中學習與成長。

也更讓我了解到,正面思考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;負面思考也同樣有它的力量存在。說穿了人的一生都是不停的在「選擇」,決定權在於自己,選擇正面思考,它就能帶來無限的奇蹟與希望;選擇負面思考,它的影響小至煩擾心智,大至影響你生活中所有的息息相關的事物。

從來沒有接觸過靈性課程,在很偶然的機會看到老師的課程介紹,卻深深的吸引著我。從一開始懵懵懂懂,到現在經歷了許多事,這一切似乎是冥冥中指引著我走向這條路,也唯有真正體驗後才能深切了解,在這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,並非純屬巧合,而是每一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它意義的存在。

很感謝老師除了在課程上的教導,在我需要的時候總是伸出光與愛的手,「老師,謝謝您!」

新靜心–改變人生的五堂課

介紹 https://www.taiwanmeditation.org/new-medtation

最新梯次 https://www.taiwanmeditation.org/shop/new_meditation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【學員分享】僻靜帶給我生活上的助益

分享人 | 桃園K小姐

    2022年1月2日僻靜下課後,很快地1月13日要到法院進行調解,和其他多數同學不一樣,我的學歷背景不是法律人。說認真地,面對未知的和解賠償金額,我好焦慮。

    但相較以前年少不懂支持自己的我,我已學了一年多的各種心靈技術,決定把這些技術應用在現實生活上。意識到焦慮後就在家裡大叫幾聲,我在內心告訴自己如果僻靜是補習,調解就是考試

    我在一張A4紙上寫上大大的紅字提示:保持覺知、深呼吸,將這張提醒擺在法庭的桌上,我當天的表現雖然偶有緊張,但沒有以前心跳飛快的恐慌,而且隨著調解時光的過去,我越來越淡定。

我感受到原來保持覺知可以讓自己心情鎮定,說該說的話、不說不該說的話,展現處事的智慧。越有覺知,力量就越多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法官說我們沒請律師,叫我可憐對方,因為對方有花錢請律師出庭,我當下感受到欣喜和自信。因為我們省了律師費,而且調解結果還不差,事後經確認保險沒有理賠給我律師出庭費和寫狀費,所以練覺知是可以省錢的🤣(歪樓)

    也因為調解當天大爆痘再次感受到身體和心靈真的是交互影響,分不開的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【學員分享】新生的跨年僻靜體驗 |林律師

2021/12/31-2022/1/2 僻靜分享 by林律師

僻靜前

去年中旬,約莫進入人生相對低潮,先後去廟裡問了靈媒算命老師,以及在朋友介紹下聽了阿卡西紀錄,但情況似乎沒有好轉,反而陷入更深的迷惘。[1] 某天滑手機突然看到僻靜的訊息,不知哪來的衝動,身為一個從來沒有上過老師任何課程的人,決心要報名僻靜,且有一種直覺是:我一定會去僻靜。

保持此種衝動,自然在僻靜超額報名的情況下,決定先去上覺知課,因老師說會依覺知程度,決定誰可以參加僻靜。惟當時真的只有衝動,沒有決心,因此第一次上課就因工作忙不過來而臨時請假。可想而知,老師對於我請假這件事情,自然有小念一下(但由於當時並不真的認識老師,因此有被嚇到,還打電話給我一位上過老師心靈課程的大學同學收驚)。

總之,由於感受到老師的認真及不苟言笑,我也收起輕鬆的態度,認真的看待覺知這件事情,並且後續又報名了動功,只要有空檔,就會自己練習,終於在最後收到老師通知我是候補第一位,最後還真的補上,在收到老師通知我可以去僻靜的時候,興奮的又是立馬丟那位大學同學,不過她一如往常的冷靜說:「感覺你可以去僻靜,你很開心」。

僻靜

真的要到了僻靜的前一天晚上,我問女友:「你覺得我這麼愛說話,真的可以三天不說話嗎?」女友回:「應該沒辦法吧。」果真隔天在帶著忐忑的心情開車上路,不停的開錯路,被同車的僻靜同學說:「你一定內心害怕去僻靜,才會一直開不上去,但我要去喔!」感謝後來靠著同學幫忙導航,提醒我哪邊又開錯快回頭,我們才順利準時抵達會館。

到了會館,看到老師跟其他同學後,反而就比較放下不安,漸漸地進入狀況,以下是我在僻靜中,聽老師說覺得很受用、有被啟發的部分:

一、從「心靈」,走向「身心靈」學習

我覺得這是老師,跟外面講靈性/心靈成長,最不一樣的地方。但也關鍵重要(至少對於我是)。我很喜歡薩古魯(Sadhguru),他有一段靜心冥想的詞是:I’m not the body, I’m not even the mind. (我不是這個身體,我也不是這個頭腦)。大概類似這樣的資訊,充斥著靈性成長市場,讓我一直有這樣的觀念:我可以只管心靈成長,而無關我的身。

但從覺知課到動功,從老師們得到的訊息都是,身心靈是分不開的。還記得我在上完第一次動功後,Jenny老師跟我說,下一次我應該不會再這樣一直跑了。結果我跑了三堂,到了最後一堂,我又跑了好累,終於停在一棵樹下休息。我那時候閉著眼睛,突然感受到Jenny老師把手放在我的肩上,用溫暖的聲音跟我說:「不要再跑了。一直跑的人都有逃避的問題」。聽完我就默默流淚了,突然意識到我有多不想在這個身體裡面,所以我一直跑,但終究跑不出去。(寫到這裡,想感謝Jenny老師,還有謝謝妍靜小老師陪我跑了三堂)

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練習「我愛我在」,僻靜第一天練習的時候,口訣走到「我在」,想到老師還說什麼永恆的存在,我就超級痛苦(因為我還是不想在這個身體裡),於是就在不停的旋轉跟啜泣中度過。

隔天早上鼓起勇氣寫問題問老師,為什麼要我愛跟我在?我不要愛,也不要在。在聽完老師耐心的回答後,不知為何就默默的聽進去了。之後第二天、第三天在做「我愛我在」的時候,就沒有掙扎了,我覺得我可以在,且堅定的存在。

二、從「有」到「無」到「有」

老師在講述這段的時候,我覺得超級精闢。聽完會變成信徒(大概是類似這樣感覺)。我從小也看了不少宗教哲學神祕學的書籍,但目前還沒有聽到用一句這麼簡短又完整的說法。(可能老師真的很會簡化爭點吧)

一般書籍都比較著重在學習「無的階段」,但就像老師說的,如果都不會「有」(好好的存在及覺知),該怎麼「無」呢?

在還沒有聽到老師這段說法前,我參考坊間(尤其佛教)的說法練習,也就是試著直接看破,告訴自己一切是空。但因為還不會「有」,直接跳去練「無/空」,結果變得不踏實,練久了會變成有點「虛無主義/存在主義」。所以當我聽到老師說,練好「腳底覺知」的人,是可以腳踏實地、踏實的生活,非常觸動我。從僻靜這三日跟老師的相處,從老師的身教,也感受到一股踏實的力量。

至於如何從「無」到「有」,我還離的有點遠。但我相信這個說法完美解釋了一些聖人,像是老師說的德瑞莎修女。

三、從「壓抑和欺騙自己」到「感受自己」

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壓抑(只覺得我有控制自己的能力),第一次被點出來是聽阿卡西紀錄的時候,那個老師跟我說:「你知道你面對大部分痛苦的事情都是用壓抑的嗎?即便你因為壓抑外在看起來沒問題,但你的靈魂在哭泣。你現在覺得痛苦的事件,它是要來告訴你:承認吧你的內心。」(基本上因為阿卡西的老師說話也是蠻無情,聽完也是直接崩潰了一陣子)

之後在上了第一次的覺知課,練到一半突然哭了,有點被自己嚇到,才驚覺原來我4-5年沒有哭過了。然後在練動功的時候,Jenny老師要我們一邊練一邊說話,說什麼都可以。發現我大概有10幾分鐘以上就是說不出話來,後來在妍靜的鼓勵下,才慢慢開始吐出一些字,到最後用飛奔的速狂跑然後狂罵F*ck,才正式願意接受,我真的有壓抑自己。

另老師提到:「真誠的面對自己,包含感受」。如果不去感受,自然就是用壓抑或欺騙的,必然就會扭曲。在之前,我從來沒有覺察到我有這麼扭曲(我以前都只看見別人扭曲,沒看見自己的扭曲)。感謝老師用堅定而平和的話語,讓我理解,並透過覺知、動功、靜心的過程,透過身體的反應,和內在情緒的湧現,而不得不相信這些道理的真實。

四、從「療癒」到「意識提升」

我很喜歡在僻靜中,老師提到的三階段。

第一階段:療癒。

第二階段:提升意識。

第三階段:可以去實現真正的愛/合一。

一般坊間的靈性成長,真的多在「療癒」。最近才有一個朋友取得靈氣治療師,也做頌缽,都是著重在能量與療癒。比較少聽到強調如何「有意識」的生活(我有聽到的是從薩古魯,他使用Consciousness一詞)。

我很喜歡老師對於「療癒」與「提升意識」的形容:「療癒」像是打掃房間,不能一直只會打掃房間,但不會維持房間的乾淨?換言之,如果懂得如何維持房間的乾淨,就不用一直打掃。而如何維持,靠的就是「覺知」和「靜心」。(覺得經典)

又由於「提升意識」,而能夠為自己做的決定「承擔責任」。透過有意識的選擇,知道這個選擇的結果,而在結果發生時(無論好壞),願意承擔。相對的,如果在無意識中做的決定,最後出現的結果,就不會明白是自己造成的,成為受害者,變得憤怒、憤世嫉俗(老師這段好像在說我,我從小就是憤青)

在我請假第一次覺知課的時候,老師問我:「你的生命有很清晰的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嗎?會發生這樣的狀況,反應內在不清楚自己要什麼。」我回答:「是」(然後內心很悲傷)。

不過在僻靜最後一天練習「念頭覺知」的時候,透過一個接一個的念頭投射到前方的白板,我突然清楚的看見我原本內心糾纏在一起的念頭,在看見一些念頭時,我不敢相信,於是難過的哭了,但看見了,也接受了,對於卡住我半年的事情,終於有了清楚的方向和決定!覺得念頭覺知,真的有協助我更有意識的做決定,感謝老師。

五、從追求「平靜」到「自由」

在之前,我大概也是想追求平靜(因佛教多半這樣說,尤其我很喜歡的達賴喇嘛,也經常提到內在平靜)。即便我知道我內在終極的渴望是「自由」,但原本覺得不可行。在練動功的最後一堂課,記得妍靜突然問我:「你覺得你人生現在的自由度有多少?」我想了一下回:「40% 吧」,妍靜又問:「為什麼只有40%?」我回:「因為不可以阿」。妍靜:「為什麼不可以?有什麼事情比自己更重要?」然後,記得我就又開始奔跑,對話結束。

那次練完功,回家我有想了一下「自由」。在僻靜的時候,聽老師說:「自由度夠,就能平衡。」我很喜歡這句話。平衡了,或許也就類似平和、平靜了,但非刻意麻痺、壓抑或讓自己無感的過程。尤其當能更有意識的活著,清楚的知道每一步的自己在做什麼,能為自己所選的道路負責,或許也就是自由了。

其他小語:(包含覺知課的筆記)

  1. 覺知不等於專注,還要加上感知/感受(力)。
  2. 感受才能打開力量。
  3. 感受在呼吸,每個呼吸都跟生命連結。
  4. 相信自己值得更好。
  5. 會騙人,也會騙自己。
  6. 自欺欺人,久了就會扭曲,看不清楚自己。
  7. 跟自己培養出默契。
  8. 進入苦,穿越苦,才能救苦救難。
  9. 不要偏執,很多時候是角度問題。
  10. 去占卜和算命,是放棄自己的行為。
  11. 承擔責任的第一步就是照顧好自己,一步一步來。
  12. 要排優先順序,一個一個做。
  13. 穿越需要勇氣。
  14. 承擔後,放下、臣服。
  15. 智慧和勇氣,最重要。
  16. 有更高的智慧,才能說服其他人。
  17. 有到無是空,無到有是發現愛。
  18. 真誠對自己,包括不欺騙自己,不以樂觀去欺騙自己。
  19. 我愛我在,超越幻相。
  20. 自我懲罰,渴望受苦,不是愛。
  21. 業力帶來和解的機會。
  22. 我不會說人生是來玩樂,頂多像是出差。
  23. 無感是低頻。
  24. 允許自己失敗,才不會扭曲。
  25. 從靈魂角度看,沒有真正的苦。
  26. 在苦與樂中間,抓平衡,有苦有樂。
  27. 持續、真誠、反覆做同一件事。
  28. 覺知是凝聚力的前提。
  29. 要知道自己要什麼,才能貢獻自己的生命,才有堅定、意志力通過各種考驗。
  30. 看手機,容易捲入無意識。
  31. 不能發呆,因為無意識。
  32. 意識比能量重要。
  33. 有意識就是看到,無意識則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。
  34. 有意識,加上智慧,才不會選錯。
  35. 只做療癒,意識難以提升。
  36. 看見負面的東西,要會宣洩,去深入那個感覺,推到高峰。情緒是個拋物線, 到了最高峰就會下來。
  37. 面對覺知,同學有二種,一種覺得容易,則需要練習謙卑,一種覺的困難,則需要長大,不是小男孩或小女孩了,為自己人生負責。
  38. 覺知練到最後就是在練出離心。出離(心)不是有或無的概念,是有層次的,像千層蛋糕一樣。
  39. 我就是存在,就是有出離。
  40. 心輪,是我的中心(無限的我),要從心輪連結。從心輪,就不會走火入魔,如從頂輪或第三眼連接,容易被帶走。
  41. 覺知是一切的根本,不然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。
  42. 覺知是同步的,沒有遲延的。

後記

在離開僻靜的第一天上班日,非常不適應。進公司看到桌上的案子,一打開就覺得能量低(憤世嫉俗又飆起來),晚上下班在群組傳了我要開車回家踩煞車練腳底覺知後,打開僻靜的音樂,結果一路哭回家(完全沒練到腳底覺知),但竟然第一次可以哭出聲音(之前都只能默默流淚),覺得成就解鎖。

很開心認識同學,尤其跟我同房間或同車的妍靜、姜姜,和佩榕。


[1] 以此身經歷證明老師所言:「算命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別人」,為真。

關於我愛我在靜心法內容與冥想影音

關於情緒與療癒的影音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一步一腳印,讓覺知練習引領我靠向真正的自己

分享者 | 劉逸培律師

什麼是覺知?猶記得參加沈伶老師107年12月底參加第一次的3日僻靜時,初次接觸覺知,那時聽老師講解「什麼是覺知」、「如何練身體覺知」,我傻呼呼地有聽沒有懂,對老師描述的內容充滿著許多問號,我只聽進練覺知就是把力量收回來自己心上,可以強化心想事成的力量,這誘因激發了我想繼續練習覺知。

《五次元覺知力》上課練習

那次跨年僻靜營中,沈伶老師除了教身體覺知外,還教進階的「念頭覺知」、「視覺覺知」等不同類型的覺知練習,當時我對最基礎的身體覺知還在一知半解的渾噩階段,聽到老師講念頭覺知和視覺覺知的練習技巧,除了更多問號外,還出現了驚嘆號,因為視覺覺知我怎麼看就都感覺一樣,老師描述那般狀態真是難以體會阿!

在什麼都不熟的狀態下,就依照老師建議,初學者就從最容易入門的身體覺知開始,而且從腳底部位開始練起。一來是因為身體是自己最能具體接觸感覺到的,而走路又是每天最頻繁的動作,所以先從藉由走路去感受自己腳步變化開始練腳底覺知。等腳底覺知練好的,再開始擴展練身體的其他部位。

初次練習腳底覺知時,心想就從過往最熟悉的運動經驗著手吧,就如同以前訓練體能和練瑜珈的經驗,試著把專注力放在要訓練的目標肌肉部位置,去感受肌肉運動過程中的變化,但很大不同的是,沈伶老師要求所有練習覺知的動作,全部都要放慢,從閉眼加上極緩慢的雙腳走路開始,這和往常多是跑跳快動作的運動相比,是有極大差異性,因此剛練習時非常不適應這種緩慢,身體雖然慢,但內心其實帶著焦躁、不耐感。

《五次元覺知力》手部覺知練習

猶記得參加僻靜營中,因為非常不習慣這種極緩慢速度動作,當下無法真得耐性去品味這種專注力,腦中只想著,還好只是在這3天練,結束後就解脫了!更對老師在僻靜營中分享「平日的洗澡時間是最好練習身體覺知的機會」的練習技巧,心中還覺得這根本是超人才做得到吧!

我也不知怎麼的,隨著參加過幾次靜心協會的大、小活動,開始比較習慣練身體覺知的慢速度,漸漸開始聽進老師的建議,讓自己持續在平時生活中練習覺知。

於是乎,從108年4月左右開啟自己一個月的密集練習腳底覺知期間,期許自己在這個月內保持每天下班回到住處後,撥出15至30分鐘去大樓中庭廣場或其他空間大的戶外廣場進行練習的習慣。 記得自己在那一個月密集練習期內,很有耐性地去拆解走路這個極為平常不過的動作,從抬起右腳到身體重心轉移到左腳,再隨著右腳抬起往前邁進並著地,感受身體重心再次轉換到右腳,這個平時只要花一兩秒就完成前進一步的動作,我用極緩滿的速度,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捉摸並感受身體更細微的變化。

為了讓自己更能深度專注感受,在當時環境空間的條件許可下,我會閉眼來進行慢動作練習,了解自己還是習慣性地容易被周遭吸引,所以透過閉眼進入黑暗中,幫助自己凝神聚焦在自己身上,而不被雙眼所視的外境影響,畢竟新手練習還是用最謙卑的態度,走好每個練習階段。

透過自己以這種方式,多次練習後,漸漸可以具體清晰地知道如何感受走路時身體發生的變化,隨著身體髖骨重心因為步伐前進位移,大腿和小腿肌肉的不同部位,同時間發生怎樣的不同拉長或收縮狀態。

《五次元覺知力》戶外練習

記得當我挑選在戶外做練習時,起初會很擔心自己閉眼又這麼緩慢行動,是會被旁人用異樣眼光看待,所以這也是個鍛鍊自己勇氣的機會,當你清楚明白知道自己想要得到怎樣的成果時,就比較不會害怕旁人異樣眼光,專心在當下進行自己個人的腳底覺知練習。而且,在我練習過程中,漸漸發現其實周遭的人眼中只會看見他們當下想要的看,不會有人用異樣眼光注意練習覺知的自己,現在想來,其實擔心遭旁人異樣看待,或許也是不夠認識自己而無妄的放大自己在別人眼中的重要性。

當持續練習約莫兩周左右,感覺自己可以用慢速度掌握走路前進的腳底覺知後,就大膽地加快速度,嘗試在較快速度中仍可以保有這樣的身體肌肉變化感知,但因為不熟,所以速度加快後,這種細微的腳部肌肉變化感知深度會大為減少,這時就又得回到極慢速度去練習腳底覺知。 也因為這種加快速度後,很快發現自己失去像慢動作行進時那般的感受身體肌肉變化精緻度,就又退回慢速練習原點的反覆迴圈模式過於頻繁,我當時常為此落淚及生氣,並且還會不自覺地貶抑自己,心中一直唸自己怎麼這麼笨!這階段老是感覺到挫敗及灰心,但是心中總有一股不要放棄的聲音,告訴自己「不放棄、繼續練就對了」,有發現自己覺知度掉下去反而是好事,失去身體覺察感受精緻度,沒關係啊,只要我再重新深呼吸,再回到慢動作的邁步練習節奏,覺知感受度細緻度就又會回復,只要不要放棄就好了!

沈伶老師建議的「用慢動作練習身體覺知」練習方式,聽來簡單,但要保持持續性的長時間練習,也非易事!

剛開始練身體覺知,所有動作都要比以往平時習慣的速度慢上2倍,而且並非僅是單純放慢動作,還需要同時間持續地專注感受要練習的身體部位是如何運作,這就是練習身體覺知入門時第一個會遇到的挑戰關卡:需要同時具備「感受力」、「高度專注力」,以及最關鍵的「耐性」!

因為這就是在學習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,完全感受自己,耐心地忍受比慣常速度更慢的行動模式,透過練習時間的堆疊去打破自己過往總是「把注意力放在身外周遭人事物」的舊有模式,經由這樣練習帶來驚覺自己是這麼關切外界,無形中默默地就把自己漠視了,而這種察覺就開始練習身體覺知的第一個好處!

在一個月密集練習期後,我變成將持續練習覺知的心念放在心中,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將覺知帶入正常生活模式中,縱使平日正常走路速度也要去感知自己的雙腳。

或許是這樣的練習,我的覺知感受力積沙成塔般的累積出穩定根基及厚度,而且意外發現,靜心時可以較快地很明顯感受到自己胸口中凝聚著一股沉穩的力量,或許這就是老師所謂的「內在意識凝聚力」吧!這種感受的變化性,真的無法用很具體的言語描述形容。

除此之外,也較以往更快察覺自己內在的真正情緒是如何。 就在1年多後再次參加僻靜營時,再次聽老師說明練習視覺覺知、說話覺知的方式,竟然意外地發現能在時做練習時,迅速抓到老師說的練習技巧,較能了解老師所形容的那種練習狀態,不再是鴨子聽雷的懵懂情形。

原來,把基礎的身體覺知練紮實,能夠帶來快速練起進階覺知的好處。 隨著把覺知帶入日常生活中的練習時間變久,無意間發現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發生,比未練習覺知前具有較高的覺察力,可以確切地不靠他人就能在生活中看見生命的教導,比方說:上烘培課時煎餅皮時,看老師輕鬆自在示範那些自己以前有做過的斜面翻轉煎鍋動作,輪到自己親自翻鍋倒汁液時,卻無法勇敢大力率性將汁液噴入鍋中,煎出理想餅皮,試了10幾次依舊是相同毛病,頓時體悟「原來自己沒有認為的那樣勇敢!」

練習覺知就是條認識自己的旅程,每個人的旅程風景各異,縱使很多人走相同的路,但每個人眼中關切聚焦的風景未必相同,感受自然不同,所以我所分享的覺知練習心得,是我所經歷的點滴。

覺知的練習絕非粗略的捉摸老師所教導的技巧,或憑空揣摩他人分享的感受,那是需要自己親自花時間去練習、去經驗,才能細細體會練習過程中,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練習變化和感受。

從基礎的身體覺知開始練習,就是先練習讓自己把專注力回歸到自己身上,當你可以具體感知道自己的身體肌肉變化,就能更進一步去感知自己內在真實情緒,靠近自己的心,自然就能提高自我覺察力,在生活就能靠自己看見盲點。

最後,感謝過去那個曾經這麼辛勤練習腳底覺知的自己,期盼我的覺知練習心得,能給正在勤勞練習覺知的閱讀者那麼一點鼓勵,繼續不放棄的堅持下去,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!

《一日僻靜》動態覺知練習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看見愛,永遠都來的及〔2020八日僻靜學員分享〕| 葉小姐


這次僻靜前,其實就有個感覺是最後一次。我也跟自己說,這次就當作是自己過去一整年在生活中的驗收。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。

老樣子,僻靜前總是一堆事情等著爆炸,不過每一次的爆炸其實就是更認識自己的 黑暗面。也因為這樣才發現自己對這世界沒有愛、對自己沒有愛。每天過一天算一天,等著世界毀滅。不過在此之前,我以為這世界充滿愛。

第一天老師要我們寫上目標:找尋對愛的渴望。

因為回顧自己的生命、所有的經歷、痛苦,其實都是缺少愛。想要去掠奪、祈求別人的愛,讓自己感受到被愛。不過我不知道我這樣傷害了別人、也傷害了自己。

想到高我卡說過:如果把世界一分為二,怎麼看到真實的世界。

對我來說世界只有愛跟恨,因為小時候對原生家庭的創傷,媽媽把小時候的我關在外面,把東西往外丟並告訴我:你已經不是家人的人了!而我也把話聽到心裡了,所以我從高中就自願住宿,因為家裡沒有我的位置。

不過沒感受到愛就表示愛不存在嗎?長大後我拒絕感受媽媽的愛、朋友的愛、世界的愛,所以愛不存在。
原來是我拒絕感受,我想要繼續恨,證明我愛過他們,是他們把我拋下、大家都拋下我。

我知道我的愛是佔有、控制、嫉妒。因為我的注意力都在別人身上,注意別人怎麼傷害我、讓我傷心難過。我一直想要改變別人、改變這個世界,因為我現在很痛苦,所以他們得做點什麼,讓我不痛苦!
現在我還在找尋平衡點、還在學習怎麼愛自己、愛人。一直想到老師說的,距離是種美感。也許我們太親近了,而疏忽了界限,不過我也還在學習怎麼保持界限。以前總覺得自己很厲害,現在才發現我是那麽的不足、不穩定,第一次覺得這世界這麼大、路這麼長。

我願意試著學習相信愛、我願意重新愛自己、我願意勇敢做自己、我願意接納更多黑暗面的自己、我願意點亮我心中的光、而我也願意相信自己做得到。
我祝福自己,我愛你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八日僻靜帶給我的感動與禮物〔2020八日僻靜學員分享〕 | 邱律師

這一生,我到底要做什麼?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?為什麼要參加僻靜?僻靜能帶來什麼改變?

這些疑問,在僻靜的前幾天反覆問自己

心中出現的答案是:好好地活著每一天,並且認識完整的我

在僻靜的8天,每一天的結束,都會重複問自己,今天有沒有好好地活著?有沒有比昨天更認識自己?

或許就是這樣反覆的詢問自己,才能清楚看到不同面向的我。

在烏來山上的每一天,應該是活得最清楚、踏實的時刻。因為身體覺知的練習,讓我在每一個動作,例如走路、刷牙、吃飯、寫字、喝水、思考、洗澡等等,都清晰感受心裡每一個動作所帶來的感受。走路不再只是單純的走路,而是有意義、有感受、有覺知的走路。

另外,對於愛的理解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也有更深、更進一層的體悟。
僻靜前收到指導靈送我的三句話,分別是


我愛你
愛是一切的答案
解脫


一開始,我真的無法理解這三句話分別是什麼意義,但在僻靜的第三天,突然懂了。
什麼是愛?如果有人感受愛的話,是不是都會讓人覺得舒服愉快,所以我們反面推論那些不舒服、難過的事,就不是愛?

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在各種關係中感受到痛苦,卻感受不到愛,有別離的苦、生病的苦、不被人重視的苦、金錢的苦、家人關係的苦、朋友的苦、工作的苦等等,這些苦到底是來教導什麼?
其實這些苦,是愛包裝的禮物,只是我們只能看到表面。任何的苦,只要身陷其中,永遠就只能感受到苦,如果跳脫出來,站在生命、靈魂最高的角度,這些苦真的還會是苦嗎?就像有些痛苦的事情剛發生之初,我們以為永遠都走不出來,但過了一段時間後,再重新看一次,就會有不同的體驗及收獲。

在僻靜的時候,最感動的時刻,莫過於連結聖母瑪利亞的愛及聽見靈魂對我訴說的話語。
在與聖母瑪利亞連結時,清楚地感覺在祂的愛中,洗滌我靈魂累生累世所積累的髒污及污垢,還有協助我看到自己的黑暗,洗滌後,祂帶領我穿越幽谷,看見光芒。祂說,從今以後,我的靈魂就是聖潔的光。

在與靈魂連結時,我感覺祂把所有每一世的記憶與我分享,並且讓祂的愛在我們之間流動,祂鼓勵我勇敢地面對未來,然後祂請我張開雙手擁抱祂的存在,擁抱祂給我的愛,然後把這份愛記在心中,原來這種感覺是那麼的感動。

在僻靜的時候,還有很多很多的感受,原來當一個人有真心時,任何時刻都能感覺到心與自己同在,無論是做跪拜、朝山、覺知的練習,每一個動作,都能帶來心的感受,而這種感受,是以前沒有體驗過的,很難用有限的文字形容,但卻帶給我永生難忘的經驗,我相信在這8天老師帶給我們的各種方法、知識、經驗分享,足以讓我在未來的人生中每一天,好好地勇敢活下去,並且可以從痛苦中解脫,謝謝老師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【三日僻靜學員分享】第一次的僻靜營

分享人| Angel ( 2020 三日跨年僻靜學員 )

第一天的我帶著一顆忐忑的心情前往僻靜營,有趣的是,前一日媽媽突然開始擔心「為什麼不能用手機」這件事。

因為姊姊的過世,媽媽開始很焦慮並語重心長的說:「會不會是什麼密宗還是什麼奇怪的宗教?會不會有危險?我可不能再失去一個女兒。」經歷了一番溝通,終於我成功的前往僻靜營。

剛開始上課的時候,第一堂療癒課程對初次到來的我,真的覺得是一場震撼教育。

療癒是每天課程的第一步,剛開始時身邊的每個人開始哭,有人打地板,有人大吼大叫,這讓初學者的我非常的出戲,一直很想拿下眼罩看他們到底在幹嘛,而且非常困難進入冥想過程。

還有,一種有趣的想法 — 該不會被媽媽說中了,來了一個奇怪的宗教團體(笑)? 但在強迫自己專注之後,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傷痛,不自主的就開始加入大吼大叫的行列。

這三天的療癒過程裡,我覺得對我的幫助其實很大,曾看過一本書寫到:「不管什麼樣的連結,最一開始都要與自己的父母連結,如果沒有與父母連結,很難與自己連結。」

當時的我也只是看,而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,直到第二天的療癒課程我才突然懂了,這次浮現在腦海的居然是我的父親,我對他從來都覺得是一種放棄狀態,不用去思考就覺得與我無關的人,但原來他的行為一直讓我處於一種很深的罪惡感中,因為他完全不顧他人感受,這樣的行為讓很小很小的我就意識「做自己」是傷害人的、是自私的,因為我就是這樣被傷害著,那我如何能這樣的傷害別人呢?

原來,我沒辦法做自己,在心中植入很深的信念而不自知。突然開始有點明白,原來身邊的這些狀態是為什麼……覺得氣姊姊自殺的自私、氣先生外遇是自私等等,一切的感受全部都可以連結起來。而這個「信念」,在接下來的每個靜心練習時,都會一直跑到我的腦海裡,不斷的重新組合,再深刻的感受。

終於我受不了跑去問老師,到底什麼是愛自己、做自己?我過去感受到做自己會傷害人,所以一直沒有辦法「做自己」。

老師很用心的在課堂上,用他的方式告訴我們一些話。以我的理解是說:

「每一段關係產生的事件,我們看起來是一種傷害,但事情都不只是一體兩面的。我們用社會給的價值觀在評價自己,但其實見山不是山,要把自己的視角拉遠、專注於背後帶來的課題,也許是要學習勇敢、學習放下或學習愛人等等這樣的課題。所以傷害其實就不再是傷害了,它就變成生命中的事件或提示。」

這個理解讓我突然感受到無比的舒服和感動。

而我自己去做一個假設,假設這個課題是我們在靈界就和靈魂溝通好的劇本,因為自己的靈魂要我去面對自我的課題,那是不是我又能更坦然的面對靈魂帶給我的考驗?我一直這樣思考著……

另外,靜心的過程中,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考驗,就是「覺知練習」。

第一天的我覺得大家好像喪屍,面無表情然後又不能講話,又更覺得可能真的來到什麼奇怪的宗教團體(笑) 。但想想既然來了就試著融入學習中。第一天的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,一開始聽到老師說可以「細緻到每一個腳趾都知道怎麼動」,第一天的我真的非常困惑,因為生活都要知道腳趾頭怎麼動到底要幹嘛?我非常的無法理解這是什麼感受。

到了第二天做覺知練習的時候,老師又講了一次差不多的話,但我這次多聽到了一些,就是「把力量往內,而不要往外」。第二天的我,一直在揣摩到底什麼是內、什麼是外的感覺。

直到眼睛的覺知練習,我開始覺得有一點差異。

「外」的意思其實是注意力在外,而「內」是感覺自己。所以我試著將注意力放在呼吸或是任何身體的其他地方,突然老師說:「Angel 有80%的專注力」。我好像開始有一點懂了,什麼是內、什麼是外,但很難持續這樣的專注力(因為前面的信念一直困擾著我,在每個專注的過程中,「它」就會出來困擾著我,所以突然不知道為什麼,我覺得很難過,無比的難受……)

到了第三天起床,我很深刻的問自己:到底什麼感覺是「覺知」?如果覺知只是把專注力放在身上、感受身體的感覺,那在走路時到底有什麼感覺?

我突然很想去外面走走,我很努力的把專注力​​放在腳上,突然有一種感覺……當腳被風吹過的時候,像是絲綢輕拂過身體。當面對陽光時,一開始刺刺的,慢慢地變成一種溫暖。

突然好像又有一點明白,其實就是一種專注於身體的感覺,是一種感覺身體的感覺,這個感覺好像就叫做「最基本的覺知」。

回到教室後,我開始問自己到底什麼是「我愛我在」的靜心,因為第一、二天,我一直把重點放在專注心臟的跳動,但我發覺這樣非常容易出戲,因為心跳很容易被呼吸淹沒,每當被淹沒,就會忘了專注。突然又聽到老師說:「可以想像有花在胸口」,我就很努力的去想一朵蓮花在胸口,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容易專注力模糊,一下花出現,一下花不見,一下又換了花。第三天我突然有一個想法,前一天的脈輪課程中,老師要我想像有一個圓形的光體,我就開始想像胸ロ上有一個圓體的球在身體繞,繞著繞著突然身體就開始有一種離心力,頭皮開始發麻,而且因為感到有趣,所以越來越可以專注於身體。

我覺得這次的僻靜讓我的收獲非常大,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最基本感知的感覺,但我想再用心感覺,一定會有答案。相信身體和心,自然的就會給我力量和能力,去理解與連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