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 1 則留言

一步一腳印,讓覺知練習引領我靠向真正的自己

分享者 | 劉逸培律師

什麼是覺知?猶記得參加沈伶老師107年12月底參加第一次的3日僻靜時,初次接觸覺知,那時聽老師講解「什麼是覺知」、「如何練身體覺知」,我傻呼呼地有聽沒有懂,對老師描述的內容充滿著許多問號,我只聽進練覺知就是把力量收回來自己心上,可以強化心想事成的力量,這誘因激發了我想繼續練習覺知。

《五次元覺知力》上課練習

那次跨年僻靜營中,沈伶老師除了教身體覺知外,還教進階的「念頭覺知」、「視覺覺知」等不同類型的覺知練習,當時我對最基礎的身體覺知還在一知半解的渾噩階段,聽到老師講念頭覺知和視覺覺知的練習技巧,除了更多問號外,還出現了驚嘆號,因為視覺覺知我怎麼看就都感覺一樣,老師描述那般狀態真是難以體會阿!

在什麼都不熟的狀態下,就依照老師建議,初學者就從最容易入門的身體覺知開始,而且從腳底部位開始練起。一來是因為身體是自己最能具體接觸感覺到的,而走路又是每天最頻繁的動作,所以先從藉由走路去感受自己腳步變化開始練腳底覺知。等腳底覺知練好的,再開始擴展練身體的其他部位。

初次練習腳底覺知時,心想就從過往最熟悉的運動經驗著手吧,就如同以前訓練體能和練瑜珈的經驗,試著把專注力放在要訓練的目標肌肉部位置,去感受肌肉運動過程中的變化,但很大不同的是,沈伶老師要求所有練習覺知的動作,全部都要放慢,從閉眼加上極緩慢的雙腳走路開始,這和往常多是跑跳快動作的運動相比,是有極大差異性,因此剛練習時非常不適應這種緩慢,身體雖然慢,但內心其實帶著焦躁、不耐感。

《五次元覺知力》手部覺知練習

猶記得參加僻靜營中,因為非常不習慣這種極緩慢速度動作,當下無法真得耐性去品味這種專注力,腦中只想著,還好只是在這3天練,結束後就解脫了!更對老師在僻靜營中分享「平日的洗澡時間是最好練習身體覺知的機會」的練習技巧,心中還覺得這根本是超人才做得到吧!

我也不知怎麼的,隨著參加過幾次靜心協會的大、小活動,開始比較習慣練身體覺知的慢速度,漸漸開始聽進老師的建議,讓自己持續在平時生活中練習覺知。

於是乎,從108年4月左右開啟自己一個月的密集練習腳底覺知期間,期許自己在這個月內保持每天下班回到住處後,撥出15至30分鐘去大樓中庭廣場或其他空間大的戶外廣場進行練習的習慣。 記得自己在那一個月密集練習期內,很有耐性地去拆解走路這個極為平常不過的動作,從抬起右腳到身體重心轉移到左腳,再隨著右腳抬起往前邁進並著地,感受身體重心再次轉換到右腳,這個平時只要花一兩秒就完成前進一步的動作,我用極緩滿的速度,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捉摸並感受身體更細微的變化。

為了讓自己更能深度專注感受,在當時環境空間的條件許可下,我會閉眼來進行慢動作練習,了解自己還是習慣性地容易被周遭吸引,所以透過閉眼進入黑暗中,幫助自己凝神聚焦在自己身上,而不被雙眼所視的外境影響,畢竟新手練習還是用最謙卑的態度,走好每個練習階段。

透過自己以這種方式,多次練習後,漸漸可以具體清晰地知道如何感受走路時身體發生的變化,隨著身體髖骨重心因為步伐前進位移,大腿和小腿肌肉的不同部位,同時間發生怎樣的不同拉長或收縮狀態。

《五次元覺知力》戶外練習

記得當我挑選在戶外做練習時,起初會很擔心自己閉眼又這麼緩慢行動,是會被旁人用異樣眼光看待,所以這也是個鍛鍊自己勇氣的機會,當你清楚明白知道自己想要得到怎樣的成果時,就比較不會害怕旁人異樣眼光,專心在當下進行自己個人的腳底覺知練習。而且,在我練習過程中,漸漸發現其實周遭的人眼中只會看見他們當下想要的看,不會有人用異樣眼光注意練習覺知的自己,現在想來,其實擔心遭旁人異樣看待,或許也是不夠認識自己而無妄的放大自己在別人眼中的重要性。

當持續練習約莫兩周左右,感覺自己可以用慢速度掌握走路前進的腳底覺知後,就大膽地加快速度,嘗試在較快速度中仍可以保有這樣的身體肌肉變化感知,但因為不熟,所以速度加快後,這種細微的腳部肌肉變化感知深度會大為減少,這時就又得回到極慢速度去練習腳底覺知。 也因為這種加快速度後,很快發現自己失去像慢動作行進時那般的感受身體肌肉變化精緻度,就又退回慢速練習原點的反覆迴圈模式過於頻繁,我當時常為此落淚及生氣,並且還會不自覺地貶抑自己,心中一直唸自己怎麼這麼笨!這階段老是感覺到挫敗及灰心,但是心中總有一股不要放棄的聲音,告訴自己「不放棄、繼續練就對了」,有發現自己覺知度掉下去反而是好事,失去身體覺察感受精緻度,沒關係啊,只要我再重新深呼吸,再回到慢動作的邁步練習節奏,覺知感受度細緻度就又會回復,只要不要放棄就好了!

沈伶老師建議的「用慢動作練習身體覺知」練習方式,聽來簡單,但要保持持續性的長時間練習,也非易事!

剛開始練身體覺知,所有動作都要比以往平時習慣的速度慢上2倍,而且並非僅是單純放慢動作,還需要同時間持續地專注感受要練習的身體部位是如何運作,這就是練習身體覺知入門時第一個會遇到的挑戰關卡:需要同時具備「感受力」、「高度專注力」,以及最關鍵的「耐性」!

因為這就是在學習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,完全感受自己,耐心地忍受比慣常速度更慢的行動模式,透過練習時間的堆疊去打破自己過往總是「把注意力放在身外周遭人事物」的舊有模式,經由這樣練習帶來驚覺自己是這麼關切外界,無形中默默地就把自己漠視了,而這種察覺就開始練習身體覺知的第一個好處!

在一個月密集練習期後,我變成將持續練習覺知的心念放在心中,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將覺知帶入正常生活模式中,縱使平日正常走路速度也要去感知自己的雙腳。

或許是這樣的練習,我的覺知感受力積沙成塔般的累積出穩定根基及厚度,而且意外發現,靜心時可以較快地很明顯感受到自己胸口中凝聚著一股沉穩的力量,或許這就是老師所謂的「內在意識凝聚力」吧!這種感受的變化性,真的無法用很具體的言語描述形容。

除此之外,也較以往更快察覺自己內在的真正情緒是如何。 就在1年多後再次參加僻靜營時,再次聽老師說明練習視覺覺知、說話覺知的方式,竟然意外地發現能在時做練習時,迅速抓到老師說的練習技巧,較能了解老師所形容的那種練習狀態,不再是鴨子聽雷的懵懂情形。

原來,把基礎的身體覺知練紮實,能夠帶來快速練起進階覺知的好處。 隨著把覺知帶入日常生活中的練習時間變久,無意間發現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發生,比未練習覺知前具有較高的覺察力,可以確切地不靠他人就能在生活中看見生命的教導,比方說:上烘培課時煎餅皮時,看老師輕鬆自在示範那些自己以前有做過的斜面翻轉煎鍋動作,輪到自己親自翻鍋倒汁液時,卻無法勇敢大力率性將汁液噴入鍋中,煎出理想餅皮,試了10幾次依舊是相同毛病,頓時體悟「原來自己沒有認為的那樣勇敢!」

練習覺知就是條認識自己的旅程,每個人的旅程風景各異,縱使很多人走相同的路,但每個人眼中關切聚焦的風景未必相同,感受自然不同,所以我所分享的覺知練習心得,是我所經歷的點滴。

覺知的練習絕非粗略的捉摸老師所教導的技巧,或憑空揣摩他人分享的感受,那是需要自己親自花時間去練習、去經驗,才能細細體會練習過程中,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練習變化和感受。

從基礎的身體覺知開始練習,就是先練習讓自己把專注力回歸到自己身上,當你可以具體感知道自己的身體肌肉變化,就能更進一步去感知自己內在真實情緒,靠近自己的心,自然就能提高自我覺察力,在生活就能靠自己看見盲點。

最後,感謝過去那個曾經這麼辛勤練習腳底覺知的自己,期盼我的覺知練習心得,能給正在勤勞練習覺知的閱讀者那麼一點鼓勵,繼續不放棄的堅持下去,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!

《一日僻靜》動態覺知練習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【一日僻靜 學員分享】重新遇見自己

台北|大白

緣起
那時不知何故,常覺得戰戰兢兢、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,好像一個不小心就會從高處摔落、粉身碎骨。一天,經由一場午間小品,認識了靜心、靜心協會、還有沈伶老師。我開始參加各類活動,手作、療癒、靜心、動功,平日努力督促自己儘量練習,然後,終於到了這天- 一日僻靜 與自己的心約會。

意外的早餐
活動當天是星期日。之前就超級擔心自己會睡過頭、遲到、趕不及接駁車,而且前晚睡得不太好。幸好早上順利起床,搭了一個多小時的公車與捷運,提早到了候車處,還有時間可以在星巴克吃早餐,元氣滿滿。

接駁車
接駁行程有30分鐘,車上放著聽來很舒服的音樂(難道是老師事先安排的音樂嗎?)我抱著瑜伽墊,想開始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,沒想到,一段去年底工作上與同事間不太愉快的回憶,悄悄的浮了出來。

僻靜任務
到了活動場地,全僻靜時段開始,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專注在當下的自己,不得交談或四目交接,手機關機、不可聽自己的音樂,不可閱讀(除了自己的靜心筆記)。然後,在老師的引導下,靜心、呼吸、釋放、療癒。

背叛與原諒
早上那一段與同事間不愉快的回憶,再次浮出,我感受被背叛的傷心與不甘,心酸的哭泣。一回兒,感覺到一個背後有一個洞的畫面,我想,啊,這就是被背叛的痛呀。沒想到,瞬間一個新的感覺跑出來,那好像是,其他人與一隻大白狗都受傷了,而且好像是因為我的背叛,當下感到非常震驚,我怎麼可以背叛他人、害他們受傷,我覺得更傷心了,不停的祈求原諒。然後,突然覺得,原諒,是我要學的一個功課。

龍蝦擔仔麵
午餐的時候仍是僻靜時段。行前通知的群組裡,有一次是請大家選擇午餐餐點,那時我打開訊息的時候,看到已經選擇的人,都寫了牛肉麵,可是我想選擔仔麵,向來對於提出不同意見感到緊張的我,當時默默的想,寫牛肉麵吧,之後又默默的想,不要怕,要依著自己的想法作選擇與表達,所以那時候特別認真的寫了擔仔麵並傳到群組裡(我容易在意他人眼光)。午餐時,看到期待已久、認真選擇的龍蝦擔仔麵,真的很開心,並且努力感受自己的咀嚼還有吞嚥,時時提醒自己慢慢來。好吃。

死與生
下午,老師引導我們回顧自己的過去。一開始感覺到幾天前家人團聚用餐的和樂時光,漸漸不知怎麼的,轉換了一個不一樣的感覺,好像是我、我看著我自己倒在一個地方,而且好像死了、好像是我自己殺死自己⋯⋯,當下感到非常難過淚流不止,心想「啊,我對自己好壞」,經過一段時間,感覺有所轉換,回想到小時候渴望父母的關愛,內心湧上一個孤單又害怕的感覺,沒想到,接下來竟感覺到這個孤單與害怕,是因為我身邊家人都不在了,獨留我一個人在世上,我又哭了,一會兒之後,才慢慢平靜下來,浮現要珍惜生命的感想。

我只醒來一點點
下午還練習了走路時腳底的覺知、覺察念頭、吟唱靜心。與內在小孩在一起的時候,我感覺她小小的臉被頭髮遮住了大半邊,好像很鬱悶不開心,我在心裡默默的說,沒關係,我願意接受各種模樣的我,然後把她放到心裡。
最後,老師說,大家都覺醒了。我沒有辦法說出一個比較明顯的感覺,所以,我想要繼續練習,也許有一天可以明白。謝謝老師的帶領,我真是幸運。

後記
不論是一日僻靜,或是之前參加的各項活動,都有很多收獲,生活也漸漸地比較自在,但是,這不太容易用文字表達,一切都很奇妙,惟有親身體驗,才能明瞭。

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【粉絲QA時間】大天使回覆,關於「覺醒」的 3 個提問|沈伶

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.com

我是大天使麥達昶,我願意以純淨的愛與光,支持並守護地球的揚昇與蛻變。

為了讓更多人理解,以下回覆僅以文字表達,但文字卻未能將我的心意表露全盡。請你們以愛敞開心胸,用誠摯的心聆聽真義。

願愛與榮耀,與你常在。

Q1:什麼是「覺醒」?與新時代說的靈性覺醒一樣嗎?

「覺醒」是「本我」的甦醒。

本我,即本來的我,你們有人稱為高我、真我、靈魂……,也就是你來地球前就已經存在的樣貌,亦即人類佛教中的如來—如本來樣貌。

你們內在都住著神(與你們的任何一個宗教無關),不論你現在是貧富貴賤、喜怒哀樂,你心中無時不刻,都住著神。

即使你不明白、或感受不到,都無礙於你內在神性的存在與嶄露。

所以,「覺醒」既是「本我」的甦醒,也同時是你內在神性的甦醒。就像在一片黑暗中,開始燃起一根蠟燭,可以改變黑暗,也可以改變你整個生命。

但,這並非用頭腦理解的如此簡單,也並非像你們新時代說的靈性覺醒、喚醒你是光愛本質的如此簡單。

如何讓本我徹底甦醒?需要正確的方法、時間、毅力與耐心。要能禁得起各種考驗,考驗的同時,也是引領你探索更深的自我。

覺醒,得從踏實的接地開始,一步步拿回、累積你的力量。依循正確、循序漸進地覺知練習,把那些過去你失落的「神的力量」陸續收回,還原本我的力量。

這並非頭腦上理解自己的神性如此簡單,如果你渴望覺醒,別落入自我感覺良好的綺麗中。

沒有踏實的練習,無法進入覺醒、並持續維持在覺醒狀態。

〔一日.僻靜〕6/30 遠離塵囂,與自己的心約會


Q2:覺醒的狀態是什麼?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覺醒了嗎?

當你開始進入「覺醒」,你會發現原本慣有的生活,似乎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,也許是空間感改變、聽覺/味覺/嗅覺改變、專注力提升、感受力增強、面對選擇的判斷力提升、比原本更有真實的自信、心想事成的能力增強、更能清楚感受跟自己在一起的感覺……。

但,這些是不夠的。

一個人剛進入覺醒狀態,就像一個清晨剛睡醒的人,張開朦朧的眼睛,發現過去彷彿若夢,但當下又朦朧未清。

因為睡意仍在、身體也未下床,這樣的覺醒狀態,在對追尋真理意志不堅的人身上,極容易繼續閉上眼睡回籠覺,脫離覺醒狀態。

而覺醒,與其後的每個階段,都是具有深度層次性的。

當一個人開始用正確的方法訓練自我覺知力,每個細微的覺知、都會帶來點狀的力量。當覺知力的練習持續累積到足夠程度,爆發力會推動全部的「點」匯集成「線」,這就進入初期的「覺醒」。

如果持續不斷練習覺知力,將自己的力量繼續收回,當「線」累積越來越多,這就進入中期的「覺醒」。當「線」開始變化、加入更多不同方向交織,這就進入「覺醒」成熟的後階段。當不同方向的「線」交織成密實的「面」,則進入「穩定覺醒」的初期階段。

簡言之,「覺醒」只是一個追尋自我與真理的「開始」,後面的階段分別為「穩定覺醒」、「了悟」、「深刻了悟」、「解脫」、「合一」。

「了悟」指的是:當前述「穩定覺醒」的覺知「面」穩定建立、並踏實層層堆疊後,在一定高度、回顧自我人生,達到更深層次理解與感受時,即開始步入「了悟」的初期階段。

(至於,「深刻了悟」、「解脫」、「合一」這些概念非頭腦理解,亦非人類宗教、新時代的定義,未來當地球覺醒人數到達定量,將再揭露何謂我所指的解脫與合一)。

這六個階段,都必須逐一、依序踏實建構完成,無法跳級。誠如萬丈高樓需有穩定地基,「覺醒」與「穩定覺醒」的穩定度、密集度,會決定未來你的道途能達多少高度。

線上課程【覺醒方程式】走向覺醒、改變生命 5/20開課


Q3:什麼樣的人需要追尋「覺醒」之路?有人是不適合或不需要的嗎?

我認為,只要是人,都適合且需要回歸「本我」。

這非關宗教,關乎自我生命的實踐。

以我們的角度來看,每位地球體驗者都身負使命,這個使命就是「完成自我實踐」。也就是將靈魂於投胎前設定的「體驗與預設目標」達成。

靈魂在投胎前,會完成下一世的體驗計畫,除了選擇誰擔任父母、親友外,也將設定好主修/副修功課。例如,假設有人選擇「愛」為主修,可能在描繪劇本時,設定孤兒、或被父母家暴等劇情,藉以體驗更深層次的愛。

在現在這個時代(2012~2021)的地球體驗者,共通議題為發現真實的自己,覺醒力量將在2020年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。在此之前,地球與個人皆將面臨數次轉換點,也許以恐怖形式揭露、也許以極痛苦的心碎呈現,目的即是逼迫人類穿越黑暗、進入光的轉換點。


【深刻了悟】七日僻靜 9/11-9/17體悟生命真實的力量